广东江门市政协“众人议事厅”聚焦养老问题,共商良策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发布时间: 2022-11-18


  “我父母都80多岁了,身体不像以前那么好,父亲前几年受过一次重伤,需要有人陪在身边照顾。但我和弟弟都无法陪伴,父母的养老问题让我们很纠结。”在市政协“众人议事厅”节目现场,市民陈适龄说出了自己的“揪心事”。

  此前,市政协开展问卷调研,发现超过七成的受访群众认为江门的养老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能完善养老配套服务、加强专业养老年人才供给。经过深入调研、部门协商座谈、专家研讨等前期筹备,市政协“众人议事厅”第二期节目昨日正式播出,节目聚焦养老问题,市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养老服务机构代表、基层代表等齐聚一堂,畅谈共商“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户籍老龄人占比超20%

  “我们发现家附近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收费又贵,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请保姆的话又不放心,开支也不小。”陈适龄的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陈适龄面临的问题是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缩影,也是我市养老困局的写照。特别是近年来,全市老龄人数量持续攀升。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有85.5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32%,即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15.29%)及全国(18.1%)平均水平,已成为广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老年人养老“去哪养”“怎么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节目现场,市政协委员、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一科主任邵丽川坦言,家家有老年人,老龄人如何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要考虑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化问题。“养老问题所涉及的不只是物质方面,还包括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医疗看护、养老保险等等。如何解决好养老问题,考验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邵丽川表示,孝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们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和力量,理应得到社会尊敬和关爱。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丁成玉表示,让每个老龄人都能安享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江门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而大健康产业是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何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满足老龄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是我市未来发展应该关注的重点。”丁成玉表示。

  正积极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

  节目现场,市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民主党派代表和特邀专家等,围绕老年人养老“去哪养”“怎么养”等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建立“时间银行”、推进“智慧养老”、提升养老照护队伍专业化水平等建议,让现场人员频频鼓掌。

  “现在养老方面有个词非常火,叫‘时间银行’,就是低龄老年人、志愿者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陪护、家政清洁等志愿服务,并将做义工的时间积累起来,等将来自己需要照顾的时候,再用存储的时间购买他人的服务。”民盟江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卫文认为,可以探索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时间银行”模式。他的建议得到了市民政局副局长林雁冰的积极回应:“我市正在积极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经和市义工联达成初步合作,准备在蓬江、江海各打造一个试点。”

  在现场,智慧养老备受关注,成为市政协“众人议事厅”关注的重点。江门市“平安通”服务中心服务总监黄敬启提出,希望政府部门为“平安通”和医院牵线搭桥,通过“平安通”平台链接家庭床位、家庭医生、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医疗资源,推进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为推动‘平安通’平台扩面扩容,去年我们联合相关单位印发了项目提升实施方案,今年市政府出台‘康养十三条',将努力推动‘平安通'服务与家庭病床、网约护士等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林雁冰现场回应道。

  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发展养老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新会区幸福寿星安老之家院长陈芬华直言:“目前,很多人对养老护理员还是有‘保姆'的刻板印象。一个优秀的养老护理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知识。”丁成玉对此表示十分认同:“我市养老从业人员待遇不高、晋升渠道窄、劳动强度大,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干,很多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年纪偏大、流失率高。”对此,邵丽川给出了建议:“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评优评先工作,评选出诸如最美护理员、十佳护理员等,增强他们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

  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克勇表示,将支持中高职院校、技术院校开设家庭专业课程,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曾子冉表示,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市中心医院、市社会福利院为依托的医养结合人才实训基地,对养老从业人员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节目现场还就扩大养老床位供给、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了六条协商清单,本报将进行相关跟踪报道。

  现场互动为群众答疑

  节目现场还设置了交流互动环节,让群众与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获得解答。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可能很难出门就医就诊,我想了解一下,现在我们能实现在家网上看病、网上拿药吗?”节目现场,市民袁丽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目前,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都有互联网医院的执照,可以提供网上问诊和复诊,医生将体检结果、诊断结果等通过网络传给市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而网上拿药,目前也是可以通过物流公司将药送到市民家中。”曾子冉回应道。

  得到职能部门负责人回应后的袁丽霞,对这样的形式点赞不已。“以前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找身边的熟人问,但是很难了解到具体的信息,效率很低,这样的形式让我更直接高效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袁丽霞告诉记者,面对面与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解决自己的困扰,也让她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政府的亲近感。

  林雁冰表示,“节目上的问题都在点子上,有些已经解决了,还有些正在解决。感谢有这个平台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工作。人都会老,人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我们会与各部门、社会力量一起,让老龄人拥有幸福、快乐的晚年。”

  发言集萃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丁成玉: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的入住率仅为39%、44%,这是结构性不平衡导致的矛盾。建议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公办养老机构、政府购买民办养老床位服务等措施,多元化增加公办养老床位。另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在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前提下,闲置床位全部向社会上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开放,提升入住率。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江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瑞香:想解决养老难题,必须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既要政府兜底,同时也要社会力量助阵。可以探索公建民营的模式,根据群众需求和承担能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群众养老中高端消费需求。政府还要按照老龄人口数量、构成、需求等因素,推动城乡养老院合理布局,提升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效率。

  民盟江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卫文:针对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有限的问题,可通过完善“走进去”和”走出来”服务模式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水平。“走进去”主要是通过购买服务、“时间银行”和医疗、护理员队伍走进老年人家里,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家政、医疗等关怀服务;“走出来”是指通过各种老年俱乐部、社区或街道的日托中心为老龄人提供休闲和护理场所。

  省政府参事、市医保研究会会长俞雪花:我建议推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规范护理服务标准和需求,加快医保与医养结合融合速度,相关部门作出相关规范指引,优化支付程序。

  江海区礼乐街道办副主任李思颖:我们正在探索“长幼共融”的模式,让孩子们到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场所,与老年人互动,达到老年人教导小孩、小孩陪伴老年人的效果,这个模式值得深化探索和大力推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