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因地制宜,深层介入,让适老化改造惠及更多家庭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一、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难点。

  1、老龄人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愿望和房屋缺乏改造条件之间的矛盾。2、老龄人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愿望和居室改造的投入成本之间的矛盾。3、老龄人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愿望和适老化改造的实际效果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二、进一步推进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对生活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应给予相关补贴。在目前市级、区级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希望街道在区级财政的支持下可以拿出相应资金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

  2、扩大社会参与,提升适老化改造的质量。一方面要引入机构为社区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在改造中不断筛选出实用、适用、好用的辅具用具提供给社区的老年人。同时,形成一批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

  3、加强平台建设,扩大适老化改造的受益面。在辖区范围内大力宣传适老化改造工作,建立适老化改造的展示平台;进一步加强适老化产品的供需对接,采取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促进适老化产品的推行和使用。

  区民政局办理答复:

  解决采纳

  从2012年起,市民政局推出“为全市1000个低保等困难老龄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被市政府列为年度实事项目。八年来,黄浦区累计为全区550户低保等困难老龄人家庭提供了适老化改造服务,资金总投入为1292万元。2020年,黄浦区将推动各街道结合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型“适老化”工作,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一是打造“江阴街72号”模式,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南京东路街道被上海市民政局选为2020年上海首批适老化改造试点街道之一,街道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运作的方式,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年人自付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打造“江阴街72号”模式。外滩街道依托“外滩社区为老”公众号,发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方便居民在线咨询、申请。小东门街道全面分析需求,明确小范围修缮、高性价比改造等原则,为服务对象制定服务项目清单。

  二是挖掘资源,提供更精细的服务。半淞园路街道充分利用为老服务设施“乐荟苑”推出了助餐服务,部分高龄独居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老西门街道建立多个嵌入式、“一站多点”的养老服务网点,并在各民生服务站点实施适老化改造。豫园街道结合美丽家园建设,拟为社区内20户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进行屋内适老化改造,探索形成适老化改造的工作机制,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作出评估,给予相应补贴。

  三是完善设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五里桥街道由“双家支持中心”加强辅助器具的宣传普及,将器具的使用与家庭照料床位、适老化改造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功能。瑞金二路街道目前已有60位老年人加入到“养老管家”服务中,完成2户全屋适老化改造、9户部分适老化改造。淮海中路街道对部分老旧房屋进行走访评估,为老年人家庭完成“一户一案”的个性化适老化改造方案。打浦桥街道陆续为57户低保、低收入、残疾、孤老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了“适老性”住房改造。

  政协行动

  提案办理“适老化改造项目”。9月3日下午,一场“提案+基层协商”专题议事会在豫园街道睦邻中心开展。提案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部分居委干部、居民代表等“多元化主体”齐集一堂,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言献策。委员聆听改造受益家庭吴老伯、王阿姨的切身体会,并从提供精准化养老服务、采取“一户一方案”的设计思路、降低施工期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加快推动电梯加装等方面,对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街道养老服务提出了意见建议。

  政协专委会持续推动。一、围绕“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召开专题协商。联合五里桥街道基层协商联络室,召开社区居家养老社情民意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专题协商会上,邀请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协商讨论。二、围绕“加快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开展议政调研。组织委员走访市民政局、区民政局、有关专业服务机构,深入调研外滩、瑞金二路、五里桥等街道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情况,形成议政调研报告。三、围绕区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协商议政。在政协常委会议上,向区主要领导建议区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要重点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部署,以精准化服务为目标,着力构建与中心城区特点相适应、与老龄人实际养老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龄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围绕“区政府2020年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加强养老服务”开展专项监督。结合前两年对我区养老床位建设开展的专项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府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查找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