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新方案出台,临时外出老年人返院加强健康监测
发布时间: 2022-11-18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秋冬季养老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防控方案》),在分级管理、探视、人物并防、临时外出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风险不同管理不同

  本次出台的《防控方案》提出分级管理原则。各区民政局根据市政府对高、中、低风险地区认定公告,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实施分级防控措施。总的原则是,高风险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严格实施封闭式管理;中风险地区按《关于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执行;低风险地区按《防控方案》执行。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机构的封闭管理不是一级防控状态下的封闭应急管理,将把握必要的防疫平衡。

  食材快递包裹入院前要消毒

  《防控方案》要求,凡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食材、快递、包裹等物体表面,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消毒。货物外包装消毒后,在机构门口静置30分钟后方可送入机构。

  接触并处置食材、快递等物品的工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和消毒管理。厨房、公共卫生间、空调滤网等场所定期消杀。

  临时外出老年人返院不再隔离

  本次出台的《防控方案》优化了临时外出老年人管理程序:

  有事确需外出(不含临时就医)且当天能够返回机构的老龄人,返院后可不再安排隔离观察,但应加强健康监测。

  临时外出就医老年人(含急诊、透析、化疗人员)当天返院后,自返院次日起7天内,需在院内单间居住、单人就餐,且不与其他老年人密切接触。院内单间居住、健康监测并不是隔离观察。如确需与其他老年人接触的,应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此外,为减少探视引发的风险,《防控方案》提出探索非接触式家属探视方式,引导构建更接近实景的视频互动等方式;也可选择指定专区探视,引导探视人员隔着玻璃等物理介质进行探视等。

  定期抽样核酸检测

  《防控方案》要求做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疫苗接种等服务保障工作。稳妥推进通勤员工、厨房工作人员、保安、保洁、身体适宜且自愿的老龄人等重点人群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各区民政局需主动与卫生健康部门对接,确定流感疫苗接种具体时间及安排,力争在11月底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防控方案》还提出定期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工作。养老服务机构需每月对通勤人员、后勤厨房工作人员、临时外出就医老龄人等其他高风险人群进行抽样核酸检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