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试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等等。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

  支持民间资本力度不断加大。近几年,我国陆续发布系列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政策落地。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保障功能得到强化,重点转向为经济困难的孤寡、失智、失能、失独、高龄等老龄人提供照料服务。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持续推进。加强了对民间资本设立养老机构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指导,优化了养老机构许可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7年底共核准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27支,核准规模282.7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推广,PPP项目总量和投资额明显增多。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1043个PPP项目中,涉及养老、健康养生类的项目共有46个,总投资近300亿元。

  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切实加强。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2014年1月26日,民政部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4]17号)。民政部制定了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社区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配置和服务标准以及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2017年12月29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并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开展。2017年3月22日,民政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全国老龄办六部门决定在全国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点行动内容包括9大项: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加快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建设,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养老院安全管理,提高养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素质能力、建立全国养老院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

  智慧健康养老取得显著进展。广泛开展“互联网++养老”行动,推广社区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标准。2017年11月,工信部、民政部与国家卫计委共同公布2017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共有53家企业、82个街道及19个示范基地入选。

  养老年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2014年6月10日,为解决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存在规模小、层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具体任务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养老服务业。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160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1万多人;有134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在校生3万多人。各地普遍资助养老护理人员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的比例明显提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