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走养老新路绘就夕阳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日,笔者走进青原区河东敬老院,偌大的休闲庭院里,亭台、长廊、长凳、小花园点缀其中,院民们在散步、看书、聊天、跳舞……走进福利院的房间,笔者看到空调、电视、沙发、书桌、柜子、椅子、卫生间等设施齐全。

  截至目前,青原区共有60岁以上老龄人口3.15万人,其中空巢老年人约0.82万人、失能老年人约0.37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3689人、农村特困五保老年人315人、城镇三无人员29人。其中,需特困供养失能老年人35人,半失能老年人47人。全区共有农村敬老院8所、区级综合性光荣福利院1所。

  

  智能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安享晚年

  为满足老龄人基本服务需求、提升老龄人生活质量,2018年6月,青原区以全市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与市中标企业——重庆仁恒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积极引入物联网思维和020运营模式,投入资金50万元,将河东街道开发区住宅小区内面积约450平方米的旧农贸市场改造成为集呼叫中心、展示屏幕、智慧养老产品展示区、实体服务体验区等为一体的区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融合全区老龄人居家养老服务和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服务,采集全区80岁以上老龄人以及城镇贫困群众身份、健康、位置及家庭情况等信息,建立特定服务老年人个人信息档案。融合附近银行、医院、合作实体店,建立特定服务资源信息库。对城镇社区中的特定老年人、城镇贫困群众中的60岁以上老龄人免费发放老龄人专用定位手机1100部,为老年人提供每月240分钟国内通话免费与7×24小时公共服务、生活信息咨询、服务受理、派工、回访、投诉受理等日常功能服务和紧急救援服务,实现了“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有力结合。截至9月份,该平台已采集老龄人信息1656条,其中城镇贫困群众信息362条,接入电话19140人次、电话回访55011人次、出动紧急救援19次,开展老龄人实体上门服务11087人次,服务老龄人1090人;服务城镇贫困群众248人、城镇贫困残疾人136人。

  年初,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区民政局与青原区智慧养老平台签订了“防疫专项服务”,线上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问,线下为1190位老年人上门发放防疫物资、居家消杀、走访慰问、宣传防疫知识,走访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向老龄人宣传防疫知识,缓解老龄人防疫物资不足的焦虑。

  丰富养老“内涵”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加码

  为聚集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问题,该区加强领导、强化协调、上下联动、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党建+互助之家”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3月,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卫健委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按照“四助五有”基本建设等标准进行了实地验收评估。目前,2019年已建成的27个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之家”,财政补贴已发放到位。今年持续开展助餐等基本服务,按照“四助五有”基本建设指引,丰富服务内容,坚决纠正“形式大于内容”问题,计划建成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之家”32个,覆盖建制村数达到55%,现已陆续开工建设。

  该区制定《关于建立农村留守老龄人定期探访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访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农村留守老龄人巡访工作机制,将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录入“三留守”系统,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并采取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多种形式,普遍探访和重点探访相结合,开展农村留守老龄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访服务,保证探访的效果。

  建立老龄人高龄补贴制度,今年共发放高龄补贴3850人256万元。落实经济困难失能老龄人护理补贴,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青原区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实施方法》。目前,该区有特困供养失能老年人35人、半失能老年人47人。从2018年开始,该区财政按照特困供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即1200元)、20%(即300元)落实护理补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