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个性化多方位养老模式三年全覆盖,让“养老”变“享老”
发布时间: 2022-11-18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49亿;截至2019年底,呼和浩特市户籍总人口247.1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达到52.64万人,占到户籍总人口的2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去年,呼和浩特市被正式确定为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地区,呼和浩特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联动,集中投入6734万元用于服务场所的适老化改造。11月5日,记者跟随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现场推进会一行,观摩了呼和浩特市多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园艺康复模式创建“绿色养老”

  11月的呼和浩特已近初冬,而走进位于玉泉区观澜国际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首先带给记者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满眼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处处亭台水榭、曲径通幽,仿佛回到了生机勃勃的夏日。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负责人卜菲介绍,他们这里引入的园艺康复是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园艺疗法和康复医疗等理论趋于成熟,并且已经开始推广实施。综合体利用公共空间部分,精心设计打造了150平的室内迷你公园,提供北方老年人喜欢的冬季活动人工环境。同时开设园艺康复课程与活动,逐步深化园艺康复细节,让园艺与绘画、音乐、舞蹈等项目一样,成为老年人身心康复疗愈综合系统里最有特色的一个项目,让老年人真正体验到一个生命体被照顾被呵护后的最积极、最阳光的变化。另外养老服务综合体中,打造怀旧空间、设立邻里中心、开展代际交流、归农实践、老年课堂,配置有特色的家庭团聚室和共享餐厅等等,最大限度模拟家的环境,营造家的氛围,让老年人从空间上没有被遗弃感,从人文关怀上有大家庭的成员感、归属感。

  记者了解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除了提供常规的日托服务,还可以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临时寄养”服务,满足各类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这个概念,记者在当日的采访中第一次听到,也颇为感兴趣。在石东路街道康乐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00平方米的面积被有效划分为中医慢病管理区、喘息服务、为老餐厅、虚拟养老院、休闲阅读区、老年大学等功能区域。老年人们不仅可以在服务综合体内享受各类服务,综合体还可把“医护养”服务延伸至有服务需求的居家老年人身边。

  “老年人住在家里,如果有服务需求,通过手机APP或者拨一个电话给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龄人的要求,派员工上门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满足老龄人个性化生活需求,切实让老龄人体验到‘养老不离家’的服务模式。”社康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安忠红向记者介绍了“虚拟养老院”可提供众多服务项目:常规性服务包括生活照料类,助洁、助餐、个人护理,精神慰藉,上门助购、助行、助急等。二是特殊性服务,主要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以及高龄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基础健康检测、康复理疗、健康护理、寻医问药等;适老化改造可将老年人的居室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安全性改造,智能化改造包括安全门磁、远红外探测、睡眠监测、烟雾浸水报警等,所有设备链接到服务平台,实施实时监护等;安全性改造包括适老化设备设施、防滑地面改造、卫生间厨房改造、无障碍化改造等;喘息服务,针对照顾失能老年人的子女提供的服务,可以定期将老年人送到养老服务中心或者养老机构进行短期托养,舒缓一下精神和身体疲劳;康复理疗,主要是以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康复理疗服务,对老龄人的身体疾病进行理疗,同时进行康复指导。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送康复服务上门,给老年人配发定位手表,直接链接到服务平台,老年人有需要救助的时候,能够一键呼叫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为老年人提供救助。

  “时间银行”探索“互助养老”

  “小田,能帮我查询下我在咱们这儿储存了多少时间吗?”记者来到赛罕区桥华社区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71岁的韩克敏老年人正在请服务中心的田经理帮他查询账户里累计的志愿服务时长。

  记者了解到,在赛罕区桥华社区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时间银行”,它不存钱、不存物,只记录储户为辖区老龄人提供的志愿帮扶时间。当志愿帮扶时间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可以兑换礼品,也可以等“储户”需要帮助时兑付成其他志愿者的爱心援助。桥华社区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推出后,韩克敏老年人第一时间就加入服务中心成为志愿者。“我目前身体好,腿脚灵活,反应快,退休后一直还想着发挥余热,正好社区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韩克敏老年人对记者说,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来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其他有需要帮助的老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等以后自己年纪大了,也可享受同等时间的助老服务,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传播理念。

  “不仅仅有‘时间银行’,我们这里也是座‘医养结合’的综合护理中心,除日常中心的服务内容,中心还可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中心大厅的屏幕,为您展示的是区级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区内老年人的数量及身体情况。同时,这里也是区级平台呼叫中心,老年人的需求可以直接发送到我们的呼叫中心,由呼叫中心做记录并安排对应的服务。”该中心负责人郑纪红告诉记者,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设有评估区,给辖区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的评估档案,为老年人进行身体体能评估并跟踪管理。

  社区嵌入式机构引领“智能养老”

  多采用黄色,蓝色,绿色,圆形拱门设计,在色调和灯光搭配上多用暖色调,用实木地板和实木把手,抛弃了冷冰冰的地板砖和塑料扶手,每个房间门口都挂有一串植物模型,而且墙面的颜色都不一样,为的就是让认知障碍老年人记住自己的房间……在爱照护如意长者照护之家,每个细节的设计都让记者感受到对老龄人呵护的细心。

  照顾老年人、尤其是照顾有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的老年人,细心、耐心必不可少,高科技智能产品的有效利用更会事半功倍。在这里记者看到整个环境中加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比如随处可见的微动感知器,检测老年人活动轨迹;AI摄像头,能检测老年人行动轨迹;离床报警系统,可在老年人起床后会向护理人员发出警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入住的每一位老年人都配置了智能电动护理床,一按键就能实现床位的升降,坐立位,腿部太高等姿态,不光老龄人使用方便,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床垫可以实时监控老龄人的睡眠情况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而且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实时将数据传送到老年人家属的手机APP上,对老年人的情况实时掌握。

  爱照护是国内首家基于知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融合技术的智慧养老服务企业。落户于呼和浩特的爱照护“如意长者照护之家”是一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筑面积1924平米,设有47张床位,整体上分为康复和护理两大模块。负责人刘月龙表示,这里可以为老年朋友提供日间照料、短期喘息托养、长期机构照护、术后康复护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独居老年人居家远程看护、助餐、助浴、健康评估等服务。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局长范挨计介绍,目前全市已经落地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04个。运营的社区为老服务餐厅41家,覆盖老龄人15.2万人,受益人数5.7万人。共有养老机构33所,床位数6122张;农村敬老院7所,设置床位735张;农村互助幸福院233个,床位数17538张。下一步将按照三年全市348个社区全覆盖的既定计划,全力推进居家、社区、嵌入式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把居家和社区养老这项惠民工程做得更实、更细,全面提升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龄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