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离老龄人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日,四川一家医院取消现场挂号,老年人到医院因挂号不便无法就医,有老年人急得大喊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更强,从坐公交车、去医院、旅游景点,到购物、银行取钱,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都需要用到手机。不少老年人由于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自助设备等,生活面临着新的难题。

  被智能手机抛弃的老龄人

  刷抖音、点外卖、网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老龄人跟上了时代潮流。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22.8%,互联网正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一方面“新老年”群体强势崛起,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老龄人被智能挡在了门外。

  “玩不转智能手机,感觉寸步难行。”今年71岁的赵海花向记者吐露说。去年,孩子给了她一部智能手机,但到现在为止,除了拨打电话和语音、视频聊天,其他功能她都还没学会。上个月,赵海花从超市买东西回家,在车站等车时发现公交卡和钱都不见了,这下咋办呢?赵海花说,平时坐公交车经常看见别人刷码乘车,但自己不会操作也不会下载程序,无奈之下,她只好提着东西走了半个小时才回到家。“年纪大了,脑子没有那么灵活,学东西慢,即便学了也是立马忘。”赵海花很无奈,因为年纪大了,她更不会在网上预约挂号去医院看病。轻微的头疼脑热就到社区药店买点药,非要去医院只能去门诊挂号。

  “本想着用不惯智能手机就不用了,也影响不了啥,但现在真的是不学都不成了。”采访中,赵海花的邻居刘女士也向记者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刘女士说,平时除了玩玩微信,手机里的其他功能她都玩不转,原本觉得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大影响,但现在就连社保认证都需要在人社通的APP上完成。“认证不成功直接影响到退休工资的发放,我自己不会弄,让女儿帮我弄的,那如果儿女不在身边又该咋办?”刘女士感叹道。

  刘女士说,上周女儿托自己帮她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到了柜台后,银行工作人员让她在手机银行APP上购买,但是她完全不会操作,最后排号在柜台等了一个小时后才买到了理财产品。为此刘女士很苦恼。

  多数老龄人有意向使用智能手机

  市民沈玲今年67岁,使用单一功能的老年机已有多年,之前没有想过更换智能手机。直到小外孙把她的手机当成了玩具,沈阿姨才意识到自己与时代脱节了。

  她带着钱包出门买菜,发现菜摊上摆着二维码,可以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付款;去医院排队挂号,看到年轻人使用网上挂号提前预约,不用花时间排队;儿孙辈难得回家,一坐下都在低头玩手机。“我也应该跟上潮流,掌握新技能,可以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在省城街头,记者随意采访了一些老龄人,发现多数老龄人有意向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而作为晚辈的中青年人,多数也希望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市民王先生就经历了父亲从只肯使用老年机,到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变化。

  去年上半年,王先生的父亲被邀请参加同学会,老同学们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微信群。王先生借此机会给父亲换了一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多年不曾联系的旧友恢复联络,老年人变得开朗许多。“同学群里分享的照片,他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王先生说,父亲一开始怕闹笑话,不敢在群里发言,在家人的耐心帮助下,他开始熟悉智能手机的一些常用功能。如今,他每天都用手机看新闻,还常常在家庭微信群里发言。

  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家住八一路的袁萍萍退休后,时常和朋友结伴出去旅行。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她,包揽了团体出游的各项准备工作。“我手机里下载了不少应用软件,买火车票、订房间、团购等等,都能用手机搞定。”袁萍萍发现,身边朋友中像她这样的不多,中老龄人使用手机大多停留在只会拨打、接听电话的阶段。许多老龄人虽然购买了智能手机,但对于大部分功能,他们既不了解也不会用,无法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子女忙于工作,鲜有时间陪伴,就算子女有耐心教了几遍,岁数大了记性不好,教了又忘,就不好意思再问了,因此对于智能手机上的许多功能,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采访中,不少老龄人吐露出这样的心声。

  35岁的公司职员婷婷抱怨,母亲刚买智能手机的时候,一遇到问题,不管什么时间,几次三番打电话向她求助。“我教过几次,她学不会,还耍脾气,说我教得不好。如果有专门的老师或者平台,教老龄人使用智能手机就好了。”婷婷说,在她看来,银行、医院这些老龄人求助比较多的窗口单位,应该多增加一些专业人员指导老龄人使用智能设备,从社会层面给予老龄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关爱。

  家庭与社会应共同助力老龄人智能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倩倩表示,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玩转智能设备跟上潮流既需要家庭支持,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家人不仅应提供技术操作层面的指导,更需要给予老年人情感层面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则可以紧跟老年人的需求,组织老年大学开设技能培训班,为老年人提供交流活动平台。

  如今高学历、高收入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快乐与充实。他们崇尚自我价值,和年轻人一样有自由意愿,也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家人应当打破社会对老年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差异化需求,支持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林倩倩说,使用智能手机是会带来很多便利,但火车站还是应该给老龄人留人工窗口,不然无法出行;景区也应该留下人工窗口,不然老龄人不会预约购票,就不能自己前去游玩。

  “希望医院、景区、交通站点等区域,给我们70岁以上的老龄人留下人工窗口,为我们提供便利。”采访中老龄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呼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