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能技术变成链接幸福晚年的彩虹——三评《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发布
发布时间: 2022-11-18


  智能化并不简单等于人性化,让智能技术更加人性化,需要用爱心和关怀来加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智能技术推广运用中的人性化温暖。落实好《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科技适老环境,帮助老龄人克服数字“恐惧”、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

  相向而行,帮助老龄人迈好第一步。跟上时代脚步,方能老有所为。统计显示,我国2.54亿老龄人中,约3/4的老龄人未接触过互联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排斥网络科技和智能技术,特别是在涉及资金支付等应用场景方面,心存戒惧,裹足不前。如果智能技术运用的“最后一米”不能突破,老龄人就难以体验数字社会的便利和数字生活的快乐。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各方面鼓励和帮助老龄人勇于迈出第一步,先从心上“破冰”,不躲避、不回避,建立对智能技术的兴趣,树立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快乐学习,逐渐掌握智能技术运用方法,进而敞开心扉拥抱数字生活,让智慧科技为晚霞添彩。

  科技适老,家庭成员应担起第一责任。家家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家庭成员离老龄人最近、和老龄人最亲,是老龄人最可信赖、最易沟通的人,在帮助老龄人适应、融入数字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家庭成员要担起主体责任,通过物质支持、技术反哺、情感激励和心理支援等方式,帮助老龄人对智能技术产品从排斥到接纳再到熟练使用、乐在其中,进而使智能技术成为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老龄人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要及时为老年人添置一部智能手机,耐心教长辈使用网络,替身边老年人演示打车、挂号、健康扫码等常用操作方法。要努力让年轻人得心应手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潜移默化地成为老龄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能够在与智能技术的接触应用中收获实效和实惠、体验快乐和尊严。家庭成员要下决心把做好这件小事当做孝亲敬老的大事,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耐心反哺数字知识,慢慢说、细细讲,手把手、心贴心地教会老年人。家人的工作到位了,老年人就更容易从智能技术的抵触者、排斥者,转化为智能技术的热爱者、享受者。

  共建共享,基层治理肩负重要使命。做实事要有大格局,面对亿万老龄人的智能技术运用需求,必须站在老龄化社会治理的层面来谋划推动。落实好《实施方案》,一方面要使智能化发展适应老龄人,另一方面要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做到“两条腿走路”。各有关部门要把促进老龄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把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相关工作纳入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等统筹推进。在开展智慧助老帮扶行动中,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孝亲敬老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数字助老项目列入“三社联动”和政府购买服务重要内容,鼓励慈善、社工、救助等基层服务力量创新开展科技助老,发动社区党建、老年协会、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将科技助老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和能力,需要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将惠老助老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坚持“智治为人”,让“智治”充满温度,不跑偏、不变味,就会成为幸福生活的翅膀。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帮老龄人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态,主动融入,并给老龄人多种选择,“数字鸿沟”就不复存在,智能技术就会成为链接老龄人幸福生活的一道温馨彩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