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民的诸多养老需求待满足
发布时间: 2022-11-18


  11月27日,春城晚报报道了《养老难题如何破解》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昨天下午,一位70多岁的奶奶来到春城晚报社,诉说了她的养老难题。此外,不断有老龄人向本报咨询昆明市内养老院的情况,还有市民希望社区完善养老服务内容,提升养老质量。

  无监护人签字,进公办养老院难

  昨天下午,70多岁的何奶奶从北市区辗转了两趟公交车来到本报,手里拿着11月27日的《春城晚报》,诉说了她的养老难题。

  何奶奶说自己小时候被遗弃后,被养母收养,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婚,养母去世后就独自生活至今。年轻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现在老了,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前几年她开始关注各家养老院,最想进公办养老院,但是进公办养老院必须要监护人签字,奶奶一直心愿未了。

  何奶奶说,之前所在的工作单位已倒闭,缺少专门管理退休人员的办公室。这几年她也找了所在辖区和昆明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目前还没有处理结果。虽然现在还行动自如,但毕竟已70多岁,加上之前还做过大手术,最近因为不能进养老院的事,晚上都睡不好觉。她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她的难题。何奶奶还说,退休工资和房产只有让政府部门出面监管她才放心。同时她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为她支支招,让像她一样情况的孤寡老年人能安心养老。

  希望在小区设公交站,方便老年人进出

  最近几天,不断有老龄人向本报咨询昆明市内养老院的情况,也有市民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内容可以更多一点,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心餐厅和老年活动中心等。

  家住北市区的李爷爷说:“我今年85岁了,小区门口有一段100米左右的上下坡路,离小区最近的公交车站点是云南农业大学,出门买菜、看病都很不方便,打个出租车都很难。我希望能有一路公交车在我们小区设个站,方便我们社区的老龄人进出。”

  建议加大养老设施互联网化投入

  市民方先生为昆明养老难问题提出两个建议:其一,加大对养老设施互联网化的投入,60后已经逐渐进入老龄,这批老年人是全面经历高考的一代,也是与互联网伴生的一代,文化水平提升幅度大,对互联网融入度高;其二,搭建统一发布的养老信息权威平台,这个建议也是第一个建议的一种具化。目前,以昆明为例,各种养老信息散乱、不成体系,不便于老年人家庭做出选择,将来还可以衍生出网上办理功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