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三五”期间和平区每年投入1700万元用于养老事业,以“162”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
发布时间: 2022-11-18


  和平区志愿服务为何在全国叫得响?居家养老有怎样的优势?日前,和平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颖就“十三五”期间如何落实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做出回答。

  建成天津首家嵌入式养老院

  王颖介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期间,和平区民政局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老龄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和基本照护等问题,保障老龄人能够获得适宜、综合、连续的养老服务,提高老龄人的生活健康质量。

  在和平区华荫东里小区,一座二层小楼和传统中式凉亭很是显眼,这里就是益美嵌入式社区养老院,也是天津市首家注册的嵌入式社区养老院。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就近为老龄人提供养老服务。前不久,天津市首家街道级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实体——五大道街嵌入式社区养老照料服务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让该区养老服务的“拼图”更趋完善。

  累计注册志愿者11.45万人

  和平区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又是“民政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工作联系点”。该区开展了十大区级志愿服务项目等多主题、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制度平台、阵地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志愿者人数11.45万人,注册志愿者团队675个,建立志愿服务项目2553个,广泛形成覆盖全区的志愿者组织网络。

  围绕“162”做好养老服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该区围绕“162”做好养老服务。“1”是完善制度机制,出台了《深化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老服务实施意见》《资助经济困难老龄人入住养老机构实施办法》《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方案》等养老服务政策,每年投入1700万元用于为老服务事业。“6”是开展六类特色养老服务,一是开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二是开展居家养老应急呼叫服务,三是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四是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五是开展入户延伸服务,六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2”是两个结合,一是与社会组织服务相结合,二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新建8家老年日照中心

  民生的改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失独老年人、孤老户等困难群体纳入到区级补贴范围,累计发放补贴1619万元;累计新建8家、转型升级11家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建设特色专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09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