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养老院爆雷的背后社会养老需正确的金融化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21年1月19日,湖南益阳,62岁的曹荣林,从资江一桥纵身一跃,坠入冰冷的江水中,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爆雷”的关注。

  曹荣林投资了纳诺老年公寓分红型养老产品,几年来一共预存了17万元,按照约定,他可周期性获得分红,享受入住老年公寓的折扣。不幸的是,纳诺老年公寓近半年前就已爆雷。曹荣林做杂工维生,存了一辈子的钱已被套住,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现在曝光的情况,纳诺公司非法集资4亿元以上,欺骗近4000名益阳老龄人。

  除了“纳诺”,益阳的夕阳红、胭脂湖、阁老、怡心苑、颐和寿康、馨逸、恒泰、万明山、重阳、衡福海、都好、慈孝......预售型养老机构几乎全线爆雷。

  这也绝非益阳一地之事。2017年,湖南永州市老年公寓爆雷;2018年,上海大爱城项目爆雷,涉案金额高达5.2亿,2000名老年人遭受损失;同年,上海康乐福养老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19年,湖南爱之心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调查;2020年4月,江西中华情老年公寓爆雷……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这类骗局接二连三地发生,老年人们却深信不疑,掏出毕生积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养老项目背后的几大关键性因素。

  

  ▌需求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2.55亿,预计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接近5亿,将占总人口35%左右。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现阶段乃至本世纪的重要挑战。

  中国人的养老大致可以分为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即养老院。其实,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老院是一直受到排斥的。不过,社会现实严峻,社会观念自然会很快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接受养老院了。

  养老院的好处很多,有专业人士照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保障;老年人能接触到同龄人,平时生活也更丰富;子女的负担也更轻,能减少担忧、放心工作。

  当下,国有养老机构往往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靠着自己存储的养老金,选择社会养老院进行养老。

  

  ▌老年人

  人的理解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处理情感与理性的能力,隐藏在大脑深处,但这些能力也是一种生理能力,它就和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一样,同样会随着衰老而退化,这是不可违抗的规律,使得老年人成为非常适合的欺骗对象。

  在现代营销与消费心理学的加持下,推销者的“套路”能力更强了。他们会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质,设计出相应的场景与话术,给老年人小恩小惠、业绩压力大的苦情戏、或者嘘寒问暖从情感切入。除了养老床位,保健品也多用这类套路,利用老年人担心生病的心理,大量虚假的特效药、保健品,卷走了很多老年人的毕生积蓄。

  而且,快速的现代化、飞速的社会发展,使得老年人的认识与社会脱节。一个美国老年人,知道1929年的经济危机,知道1960年代的石油危机,知道12年前的次贷危机。这些经济危机,都是作为一种国民性进入了一个国家人民的记忆与反应中。但对中国老年人而言,他们很多人才从田间走到县里、市里。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哪怕用上了手机,信息来源也通常只是生活场景相似的封闭的朋友圈,不会去看新闻,最多看看养生。

  比如,纳诺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经营范围为老龄人养老服务、休闲垂钓等,但其注册资本仅仅1000万元。显然,纳诺不是一家大公司,其成立年限、商誉、注册资本,都无法保障其低风险地掌控如此多的资金。但这些东西超越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认识。

  诺纳公司自然知道,什么因素才符合老年人的认识,容易被接受。比如,与纳诺公司相关的益阳光辉颐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开业的场景,还一度登上《益阳新闻联播》,湖南省红十字协会、益阳红十字协会领导出席了开业庆典。在很多老年人看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保障。

  老年人的动机中,还有一个相对不那么公开,在“六个钱包买房”的压力下,老年人不多的积蓄,也很可能在子女的计划之中。所以,通过投资、购买床位的方式,把自己的养老金提前用出去,把用途固化下来,也是很多老年人内心不足为外人道的一个隐秘原因。

  老年人的特质与需求,几乎注定这个行业必然会爆雷丛生。

  

  ▌骗局

  随之而来的就是陷阱。

  投机分子涌入这个行业,一方面,他们获得政府的大量补贴——新建一张床位给补贴10000元,改建一张给5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月补助160元。另一方面,他们打着“投资养老”的旗号,不顾风险,大量吸纳养老金。最终,钱要么被肆意挥霍,要么资金链断裂,发生爆雷。

  从形式上看,这些项目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销售形式,即以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招揽会员,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预付卡”等名义,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另一种形式是投资形式,即诱骗老年人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承诺高额回报,吸引老年人参加。

  不同的形式背后,如果涉及违法,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集资诈骗罪,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

  另一种类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指不具资格的个人或单位,违反金融法律、法规,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擅自提高利率等,或以投资、集资、联营、资金互助等名义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一开始就是怀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后者,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为骗钱,而是为了赚利息差。集资诈骗罪,刑期最高可至无期,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最高为十年以下。

  2020年7月,益阳市公安局资阳分局发布公告,称“纳诺老年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经依法立案侦查。这意味着,纳诺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非法侵占,只是非法吸纳存款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与此对应的是,老年人们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是成了“投资受损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涉及老年人养老项目爆雷,都能被控非法集资,但如论如何,老年人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金融

  针对养老床位不足的情况,2015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通过“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养老机构从许可变成备案,放宽渠道,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这本身是对的。

  养老本身是一个高投入行业,离城市不能太远,地价不便宜,需要建筑投入,门槛较高。虽然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租金收入相对低,回本周期非常长。由此,面对重资产投入在前、收入在后、“贷款难”的中小型民办养老机构而言,预售、预租养老床位,就成了低成本获取启动资金,以及一次性获取整个收益的办法。

  于是,本来是长期现金流的生意,就变成了一个赚快钱的生意。实际上,很多东西的金融化,都是基于这个逻辑。对于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化,也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基本模式。

  当然,并不能说金融化不好。金融是筹集资金,推动生产发展,产业进步的必要手段。本质上起到的是为全社会合理调配生产要素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市场中,在无数游戏规则之下,经过层层转换,金融脱离了本身的目的,变为一个独立的变量,一个独立的动机。

  比如,在次贷危机中,从消费者的购房款,到房贷,再到次级贷,再到CDS,最后到金融市场上不断增加的杠杆,经过多次转化。本来应该推进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它本身的目的,带来了高风险。

  

  ▌“不合格投资者”

  如果说金融本身就是以风险换取效率,伴随效率必然有风险的话,那么,中国养老项目的金融化,是一个风险更大的市场。

  在如此复杂的系统,如此长期的合约中,只有合格的投资者,才能够满足市场的有效性假设。只有保持足够的理性,领悟所有信息,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做出合理反应,并最终做出合理市场行为,影响价格。

  当然,实际中,绝对有效市场的假设不可能存在,但养老市场的金融化,几乎是建立在一个完全相反的现实上的——老年人知识欠缺、缺乏理性、认识衰减、情绪化。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情况是,中国的法治状况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支持低商誉、小规模、长周期契约的阶段。这就会促使市场参与者的短期行为。

  那么,由这样一群人构成的金融市场,一开始就注定,哪怕它不是一个骗局,也会最终引诱操盘者走向骗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养老项目的问题,并不是因为金融化,而是因为规范的金融化不足,本该高商誉、高规模、高档次的金融化,面向更高承担风险能力、更理性、更专业的投资者,结果却被放到了县域市场,面向了一群本没有知识和专业进行金融操作的老年人。

  这本质上是反金融的,例如在期货市场,一边是需求安稳的原材料与生产厂家,一边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利的投资者。但在养老金融中,消费者本身,成为了投资者;寻求安全的人,成为了风险承担者。

  

  ▌堵与疏

  社会养老的金融化,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养老本身属于民政系统;养老地产,则该由房地产部门管理;如果金融化,又与金融部门有关。新生事物发展快于监管,以及九龙治水交叉监管形成的空隙,使得这个行业鱼龙混杂,非法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近年高发频发。

  针对养老服务领域的爆雷风险,2018年,民政部办公厅曾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横向合作,推进部门间协同、长效管理,做好监管、打击、宣传。

  但无论如何,堵不如疏。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对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销售预付性质“会员卡”的,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明确限制性条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杜绝经营本身带来的风险。

  而且,养老的初期投资,在没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必然需要金融化,而金融化的本质,就伴随风险。所以,重要的不是单纯靠禁止以杜绝风险,而是通过专业操作把风险引导给专业市场。换句话说,金融化不可避免,但要正确的金融化。

  老年人寻求稳定与安全,他们只需要付出自己的现金流,按月付费。稳定的现金流是一个行业的基础,至于,这个未来的现金流,该如何放到金融市场中金融化,换取最初的投资建设费用,投资者如何用当下投资,去获取未来利润,这些事,应该留给资本市场去做。

  所以,除了监管,更重要的是,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大资本、高商誉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并给予资本市场政策的支持。

  在这样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中,很多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的积蓄就这样化为乌有。如果说被“蛋壳”们损害的年轻人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老年人们辛勤工作几十年,却再也换不来一个安稳的晚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公义”,并没有垂青这些劳碌一生的人们。不论是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对老年人的同情,还是对自己老去的忧虑,我们都会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境遇,关注这一系列事件的后续,关注这个问题如何改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