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VS智能技术青海印发方案见招拆招
发布时间: 2022-11-18


  “银发族”与智能技术“短兵相接”,出现的新问题持续引起社会热议。对此,青海省出台两份方案,见招拆招。

  “健康码”凸显“银发族”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智能手机或操作不熟练的老龄人,如何顺利出示健康码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这凸显出当前“银发族”运用智能技术时的系列新问题、新困难。

  青海西宁市民魏翠玉此前对中新网记者介绍,经过家人指导,她现在都会熟练使用微信支付、滴滴打车等软件。此外,她逐渐喜欢上用某小说软件看书,但是广告问题令她十分困扰,“有的时候我刚看了两页小说,就会自动弹出一条广告。”

  市民邹万里也曾向记者表示,“好多手机软件的功能我都搞不清楚,平时就用来打电话、拍照,最多就是看看新闻。但是广告太多,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要点哪个选项。”

  “兜底”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日前,《青海省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兜底保障方案》已正式印发。

  对于社会关注的“信用健康码”,青海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一般不用查验“信康码”。对需查验“信康码”的情形,通过代领代办、条码腕带等便利化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信康码”。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实现“信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绑定,实现“刷卡”直接通行。

  而为提升老龄人日常出行便利化水平,青海提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就医时,青海提出畅通老龄人挂号、检查等就诊服务渠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缴费窗口,门急诊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主动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分诊等就医指导服务,确保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有专人辅助老年患者使用智能化设备。

  “线上+线下”改善“银发族”办事体验

  《青海省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行动方案(2021—2022年)》已于日前印发,来进一步推动解决老龄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该《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保障,补齐老龄人服务短板;提升各类交通服务质量,便利老龄人日常出行;提供就医就诊多种服务,便利老龄人日常就医;推进新老消费方式融合,便利老龄人日常消费;营造文体活动良好氛围,满足老龄人精神需求;优化线上线下办事服务,改善老龄人办事体验;规范智能领域服务管理,扩大老龄人智能供给。

  其中,上述《行动方案》提出,设立无码通行通道。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视疫情风险情况设立“无信康码通道”,采取有效身份证件登记、纸质证明等替代措施,做好服务引导和保障措施。

  此外,青海提出,畅通医疗、社保等高频服务事项线下办理渠道,建立老龄人绿色服务通道,并逐步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通过减流程、减时限等方式,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上述《行动方案》要求,要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让老龄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