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从家走到养老院只要“一碗汤工夫”
发布时间: 2022-11-18


  昨日,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接听市长专线,介绍致力民生发展补齐养老短板相关工作,今年我市将打造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配置,加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每7个厦门户籍人口中约有一名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38.54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龄人5.3万人),老龄化水平为14%。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我市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建设,整合家政餐饮、助洁助浴、健康医疗、出行陪护、代缴代购等资源,打造老龄人身边“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其中,线上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与监管信息平台,为全市老龄人提供养老服务产品“网上超市”和365天×24小时在线服务,可为全市老龄人提供送餐、物业、家政、助洁、理发、出行陪护、就医陪诊、手语翻译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2020年全年接听老龄人呼入热线2万余次,主动呼出关怀电话和节日问候8万余次,短信慰问约16万条,年均订单约1.2万单。

  线下大力推行社区助老员制度,按照每400位老龄人配置一名助老员的标准,为每个村(居)配备1-2名助老员。全市每年投入7489.5万元,共配备956位助老员入驻526个村居,让专业助老服务扎根社区、上门入户。同时,依托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34个“敬老餐厅”或中央厨房送餐上门,对特殊困难老龄人每日用餐予以补助。

  我市还将加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配置。“这也是俗话说的‘一碗汤工夫’,15分钟内居家老龄人即可享受到照料服务”,白锦焜介绍说,“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今年,我市将鼓励具备较强智慧养老和护理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为周边社区老龄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充分运用适老化、智能化设备,配备居家上门专业服务人员,为居家老龄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数据】每千名户籍老龄人,养老床位数40.2张

  2020年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标,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下拨市级建设补助投资2030万元和养老机构补贴3294万元。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2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家、农村幸福院147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含村改居幸福院)406家。其中,2020年全年新增养老机构4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家、农村幸福院34家。

  全面实现了每个街(镇)均建有1个以上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个社区均建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建制村均建有1个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标,实现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00%全覆盖。各类养老床位总数15495张,每千名户籍老龄人养老床位数40.2张,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