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网民”的崛起
发布时间: 2022-11-18


  2年前,57岁的杨晓茹曾在家里的饭桌上大发雷霆,原因是她弄好了一大桌子饭菜,儿女孙辈却始终盯着手机那一方小小的屏幕,她说:“真不知道这个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可如今,手机上的各类短视频软件已经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甚至连广场舞都很少跳了。

  借着互联网之手,唱歌、购物、交友、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牢牢抓住了老龄人的注意力。越老越多的老年网民出现,不少新问题也正在产生。

  被手机占据的老龄生活

  4年前,冯女士为老爸更换了新款智能手机,并教会他如何使用微信等常用软件。没想到70多岁的老爸挺好学,很快就将智能手机如何使用摸得门儿清。

  但很快,冯女士就发现了新问题。原本爱读书、爱看报,没事还愿意上公园遛遛弯的老爸,现在变成了标准的“宅男”,每天从早到晚捧着手机不撒手,书报丢到了一旁,连上公园遛弯都不肯去了。“父亲平日喜欢看时事新闻,手机软件大数据推送能够为他推送感兴趣的内容,习惯了这种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自然不会看电视报纸了。”冯女士说。

  冯女士和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盯着手机长达十多个小时,老这样下去,身体都要垮了。

  杨晓茹说,迷上手机之前,她热衷于两件事:麻将与广场舞。但迷上手机之后,她热衷的两件事变成了刷短视频和抢红包。

  尽管每次抢到的红包不过几毛钱,苏家碧依旧乐此不疲地在群里积极互动。偶尔有5元以上的,她更如同中了头彩一样兴奋——手机在她的生活中,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像是侵吞了她所有时间的黑洞。

  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了《2020老龄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有2.63%的老年人会玩小游戏。依此比例推算,在全国9600万手机上网的老年人中,有200多万老年人已经成为时髦的游戏玩家。他们大多在清晨5点开始在手机APP上打卡签到,早晨9点涌入APP的数量达到高峰,随即开始回落。在早晨7点到晚上9点这14个小时的时间内,始终有数百万老年人用户在线。

  老龄人也成为“韭菜”?

  冯女士曾打开父亲的手机,发现其短消息里有几百条垃圾短信。平日里父亲虽然只是用手机看新闻,但界面弹窗总会弹出一些诸如“抽奖领红包”“免费赢大奖”之类的广告,这正是父亲个人信息被窃取的“罪魁祸首”。

  利用中老龄人面对智能化产品的好奇心与“贪便宜”心态,针对他们的诈骗更是层出不穷。

  “我老爹真付了19.9元,还问我怎么没有100元话费进账”“我公公也交了话费,过了好几天才给我们说”……不久前,一款名为“合成大西瓜”的小游戏爆红。每次游戏结束后弹出的广告页面,以“抽奖”为诱饵,声称付款19.9元可得到100元话费。大量用户反馈称,按要求付费后没能兑换话费,其中不乏对所谓游戏“抽奖”套路不熟悉、付费后也无从申诉退回的老龄人。

  “页面右上角有一个礼物的图案,让人觉得是游戏自带的礼物环节。点击之后出现抽奖页面,有保险、流量包,也很容易‘抽’到100元话费券。”记者从一名用户那里了解到,因为话费券有“不送全额退款”的提示,不少人难免心动付款“试试看”。可人们付款后却发现还需要下载全球公爵黑卡的APP,依提示进行下载就再没了下文。

  在社交平台相关主题评论下,有网友纷纷“支招”,只要申诉得当,支付宝或微信的付款都可以退回。然而更多的19.9元却因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帮忙操作等,就这样被商家捡了便宜。

  事实上,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老龄人通过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其中,受骗信息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

  “手机养老”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我们不学习上网,不学习使用手机软件怎么行呢?现在外出,吃、喝、玩、乐孩子们都拿手机扫一扫,有时候还有折扣。要是我们想单独出去的话,每次都得让孩子们帮忙,多麻烦啊。”63岁的郑阿姨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老年人们的“必修课”,但她同时表示,如今手机上信息鱼龙混杂,老龄人如何把握使用手机的度确实是个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长沙青磁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师冯祥忠认为,老龄人依赖手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老年人缺乏来自子女、孙辈的陪伴和关爱,比较孤单,便通过玩手机打发时间;其次,一些老年人害怕与时代脱节,所以希望通过手机,不断与时俱进;此外,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子女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能够很大程度帮助老年人们放下手机,摆脱对手机的痴迷和依赖。”他说。

  而针对老龄人容易成为网络江湖的‘韭菜’,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老龄人接触智能手机相对较晚,对于网上信息难辨真伪,面对“数字鸿沟”往往备感无助,而通常又会把钱看得很重,结果很容易被一些噱头诱导或欺骗,落入某些APP设下的圈套。要想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提醒老龄人多加防范以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标准,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

  但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智能设备各式各样的防沉迷系统以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为主,家长也是随时管控。但对于老龄人的网络保护,并未得到各大平台的重视,就连记者采访的多位老龄人子女中,他们也都表示:“只要父母高兴就好,玩下手机并没有什么。”

  如何帮助老龄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培养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保护上网、财产安全,这个棘手的问题似乎还未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