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养老院床位搬回家总共分几步?北京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开闸”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龄人不出家门也能住上养老院的床位?3月31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记者会发布并解读了《北京市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这一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定义、收费方式、服务内容等。据悉,根据相关安排,今年北京将在城六区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符合规定的老龄人可就近签约养老机构,购买家庭照护床位相关服务,将养老机构的床位“搬”至家中。在业内看来,家庭照护床位将对北京就近养老供给体系形成有效补充。不过,由于这项业务对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护水平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虽然不少服务商都跃跃欲试想要尽快入局,但分到这块“蛋糕”并不容易,企业还需尽快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等专业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家中的“养老院”

  “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三张床’构成,除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临时托养床位、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料床位外,‘第三张床’就是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庭照护床位呢?根据《办法》给出的“定义”:它是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环境搬到老龄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龄人床边的一种养老方式。“家庭照护床位主要为了提升居家生活的重度失能、重残老龄人的专业照料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相较于入住养老院,‘第三张床’没有床位费的成本压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龄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李红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具体来看,申请上述床位人群为具有北京市户籍居家生活并经老龄人能力综合评估确定为重度的失能老龄人或重度残疾老龄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可扩展到中度失能老龄人。按照申请流程,有意愿建立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或其代理人,可向常住地所在区民政局公布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原则上应就近选择服务机构。

  在建立家庭照护床位的过程中,相关机构会根据需要对老龄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使居家环境能基本满足重度失能老龄人和重度残疾老龄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件,并安装必要的紧急呼叫、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信息传输等设备。

  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参与提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参照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由市财政按照每床每月500元标准给予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补贴。

  对于老龄人最关心的收费问题,李红兵透露,养老机构就家庭照护床位提供的服务将采取市场定价模式,而且,本市还鼓励机构推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下一步,家庭照护床位还将探索与“第六险”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衔接。

  更“划算”的上门服务

  其实,北京自2019年就开始试点家庭照护床位制度。截至目前,西城、海淀、朝阳区已试点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共3200张。

  参与西城区试点工作的第三方机构、北京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秦金月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需求端看,目前建立了家庭照护床位的老龄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上;而在供给方面,一些拥有相对充足人员储备的养老院、养老照料中心都有意通过自有驿站打通居家和机构服务资源,通过这些平台开展服务的案例也比较多。

  “在试点过程中,西城区还产生了‘照护管理师’这一新职业。”秦金月称。而多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商负责人还进一步介绍,照护管理师主要负责对接老龄人,将老龄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反馈。但这一职务对护理资质、养老服务经验的要求也较高。

  既能待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又能享受养老机构级别的专业服务,家庭照护床位对于那些更想在家安享晚年的老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养老新途径。谈及当前老龄人最为关注的定价标准,作为最早参与试点之一的西城汽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岳迪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试点过程中,家庭照护床位本身并不收费,基础的护理也是免费提供的,老龄人实际需要支付的就是专业护理费用。“老龄人需求较为集中的是家庭照护、风险管理等服务,免费匹配的护理人员就能实现。而一些专业化较强的服务,如插管等,老龄人需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支付。”岳迪称。

  还有家庭照护床位运营商和北京商报记者算了笔账。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养老院的收费基本分为床位费、护理费、餐费,以及水电暖气等费用。“以北京为例,接收失能老龄人的养老院基本床位费普遍都在数千元甚至更高。而它们收取的护理服务费用,按照老龄人的实际情况,标准主要集中在5000-7000元/月。相较之下,机构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没有了土地、建安成本,而且相较于入住养老机构,老龄人在家中可享受1对1的专门服务,同等的护理服务收费其实是低于养老机构‘市场价’的。”上述负责人介绍。

  谁能让老龄人“买账又买单”?

  其实,包括北京在内,近年来,多地均对家庭照护床位做出了一些探索。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当前,各地试点的家庭照护床位仍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老龄人对机构提供上门服务的质量不满意、需求集中的服务存供给空白等。可见,让老龄人愿意为家庭照护床位“买账又买单”并非易事。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志刚看来,当前,老龄人及家属对家庭照护床位的运营模式、能提供的服务不够了解,导致对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需要一个培育市场的过程。“从供给上看,养老驿站、家政、物业都有针对老龄人提供的上门服务,老龄人按需在不同的服务商处‘点单’的模式已经存在了很久。”郑志刚称,“如何将原本分散的服务做整合,统统容纳到家庭照护床位中,为老龄人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是家庭照护床位或得老龄人青睐的关键。”而北京市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试点初期为维持良性运营,会对部分服务的价格做一定的引导,未来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市场调节价格的力度,提高供应商市场化经营能力。

  至于从何处加码市场化产品,岳迪表示,或可以尝试一些更专业的指导服务,如老龄人营养膳食管理等。不过她也指出,这类产品对服务人员的知识层面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很高,需有多学科基础的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因此服务商还需加紧“修炼内功”。

  此外,还有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家庭养老床位在建设时需制定好准入及退出机制,服务商一旦出现投诉过多或服务不到位的情况,监管部分需及时“优胜劣汰”,将不符合老龄人需求的供应商清退。郑志刚还提出,在长照险与家庭养老床位联动方面,未来或可尝试将床位作为载体整合各项便民措施,如将符合条件的服务划归到长护险的报销中,调动老龄人“买单”的积极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