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 2022-11-18


  5月28日,“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专场召开,介绍烟台市卫生健康工作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烟台市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30多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2020年底,全市老龄人户籍人口达180.4万人,占比27.7%,比全省高出约7个百分点,2020年比2019年增长老龄人4.8万人,是山东省最老城市之一。2020年共出生3.6万人,比2019年少生1.8万人,出生率低于全省3个千分点,全省最低。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紧紧围绕“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目标,通过“增势、增量、增能”等综合措施,扎实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解决“老”的问题上,我市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紧紧抓住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打造“医养健康名城”,开创了老龄健康事业局面。”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白同林介绍,烟台市卫健委主要就以下四大方面的工作入手,推进医养融合:

  一是着力打通医疗机构进入养老机构的通道。支持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服务和就诊绿色通道,推行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全市超过95%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

  二是着力打通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的通道。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医养结合中心、康复医院等。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联合毓璜顶医院建设医养中心,为老龄人提供全周期医疗保障服务。烟台御花园老年公寓投资7亿元,设计医养床位4000张,开展康复保健、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高端服务。国际养老品牌德国蕾娜范落地烟台,形成“养老+护理”医养融合模式。

  三是着力打通信息技术助力医养的通道。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投资1亿元建设完善了市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提供网络化健康数据查询服务。目前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平台,采集信息数据50多亿条。

  四是着力打通保证基本需求与满足特色需要结合的通道。坚持以居家和社区医养为主体,一方面,筑牢居家医养基础。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与周边养老机构“嵌入式”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城镇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对现有医疗和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为失能、半失能老龄人提供集中医养结合服务。

  在解决“小”的问题上,主要是“加大两个力度”:

  一是加大母婴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及各区市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市卫健委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母婴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日客流量超过1万人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旅游景区、医院等公共场所建设母婴设施。母婴室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城市重要内容,母婴室成为“文明标配”。目前全市公共场所及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建立母婴设施520个,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及预防接种门诊母婴室配置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力度。2020年11月,烟台市出台《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2月市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并相继举办托育工作综合业务培训班,为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