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政协提案关切老龄人“饭难”问题
发布时间: 2022-11-18


  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对老龄人来说,“吃饭”是养老服务的头等大事。今年省两会期间,多件提案关注为老助餐服务,聚焦老年群体“就餐难”问题,提出了接地气、有温度的意见建议。

  省政协委员王成文在西安、渭南、汉中等地调研发现,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最迫切的是解决好吃饭问题。“尤其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很难找到合心意的就餐地儿,以致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因此,让老龄人有饭吃、吃得起、能吃好非常要紧。”

  王成文建议,各级政府应把建设社区老年食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由省上出台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市上制定具体规划和推进方案,县上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管。同时,公开老年食堂的日常管理动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我省以打造“15分钟养老圈”为目标,以方便老龄人就近就餐为宗旨,将老年食堂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与农村幸福院内设的重要功能之一,实行同步建设、同步推进,涌现出了一批为老龄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团组织和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全省所有城镇社区都已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同时,省级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5.74亿元,资助建设106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34.3%的城市社区,这些城镇社区均建有老年食堂;在农村,省级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10.67亿元,资助建设1382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了81.3%的行政村,老年食堂嵌入农村互助幸福院中,农村老年食堂已覆盖全省80%以上的农村和4.26万农村留守老龄人。

  省政协委员李改草认为,老年餐桌守护着老年人最平凡又切实的幸福感,“吃得好”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但就目前来看,老年餐桌建设还存在政策不完善、发展速度慢、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明确老年餐桌的社会公益性质定位,夯实各级政府主导责任,完善老年餐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打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餐桌运营的通道。“此外,还应结合辖区人口分布情况,以东西南北相邻的社区为板块,坚持优布局、广辐射,合理布局老年餐厅的位置、数量,避免资源浪费。”

  省工商联调研了解到,随着我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助餐服务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未来还需要在餐厅数量、群众知晓率、服务功能性上做加法。为此建议,应进一步整合餐饮服务业资源,引导诚信经营、管理规范、食品安全等级高的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配餐服务,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将周边社区老龄人纳入内部就餐人员管理范畴,对开办老年餐厅的企业在水、电、气上给予一定优惠,并协助解决场地、治安、卫生、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区共同推进老年配餐服务的合作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加大对老年餐厅的宣传力度,在社区出入口、超市、早市、公园等区域进行重点宣传,建立全职、兼职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送餐队伍,为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不断完善送餐服务网络。

  据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助餐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硬件标准和运营补贴标准,采取回购、租赁、置换、配建、改造等方式,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幸福院提升改造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每个县(区)每年至少资助建设1个的目标。此外,将城乡社区(村)老年活动组织骨干人才培养纳入省级养老年人才培养计划,为老年文化活动、餐饮服务常态化奠定人才基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