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网瘾老年人”需要更优良的适老化产品
发布时间: 2022-11-18


  据媒体报道,随着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进行,互联网的门槛在老年人面前变低了。更多老年人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不少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网瘾父母担忧犯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年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

  事实上,虽说互联网早已普及多年,但此前,由于地域发展以及代际之间的“不平衡”,互联网在老龄人群体的普及率其实不算高;加之信息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稍微上点年纪、且受限于知识文化水平等因素的老年人,对“触网”抱以谨慎的态度。

  而随着适老化改造的铺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他们的心态其实就相当于当年那批刚刚接触网络的年轻人,对其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以及新鲜感。也因此,对待“老龄人网瘾”这个“新问题”,社会各界倒也不必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但这并不代表有关方面一点都不作为,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也该纳入理性讨论的范畴。

  其实,循着基本的生活经验出发,就可以发现,“老龄人网瘾”的成因除了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究其根本,还是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空闲时间较多,难以找寻合理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其精神状态时常处于极度孤独的状态。加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大量流动和年轻人观念的嬗变,许多年轻人要么忙于工作,要么更喜欢独处,也导致双方交流变少。久而久之,很多老年人因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精神和生活寄托,因此在触网后,便很容易深陷其中。

  针对此类现象,社会各界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真切的关怀。要秉持“堵不如疏”的理念,以引导为主。比如,可以让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现实功能,组织老年人开展读书、志愿等活动,用以转移注意力,引导老年人走出房间,进入更为真切的现实生活,满足其社交需求。此外,年轻人也可以多抽出点时间关注老年人的动态,时常与之聊聊天、听他们吐槽吐槽家长里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随着老龄化社会与数字时代的同步到来,要明晰的是,老龄人群的信息需求也会更加旺盛。这就要求,适老化改造不单单指向于公共设施中硬件上的改造。在做好基础的物理设施适老化改造的同时,更为广阔的层面上,也要鼓励互联网平台进行更具针对性的适老化改造。比如,平台要设置相应的时间提醒,当用户刷到了一定的时间时,系统便要加以提醒,若长时间刷屏后,可予以强制中断等措施。

  此外,数字时代的适老化改造要有正向引导作用,要加大对于垃圾信息、广告以及假消息的摒弃力度。老龄人群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不如很多年轻人,因此,在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具有诱导转发、诈骗性质的信息加以甄别,尤其是针对老龄人比较喜欢转发的虚假养生保健类信息,更要加大屏蔽力度。

  工信部此前印发的文件就指出,针对当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广告较多,容易误导老龄人的问题,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后的适老版、关怀版、无障碍版本,将不再设有广告插件,特别是付款类操作将无任何诱导式按键,以便各类特殊群体方便、安全地使用。

  就此去看,互联网平台的适老化改造要对现实状况有着更为充分的研究,以求更具针对性。要让适老化改造后的互联网平台跑在“骗子”的前头,提前堵住各类漏洞,不能让老龄人群既贡献用户时长,还被掏空钱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