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深度老龄化,“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完成2.5万户适老化改造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城市之一。到202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十四五”时期,上海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下一步,如何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到“十四五”末,养老床位总量将达到17.8万张。其中,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使护理型床位不低于总床位的60%,将从5千张增加到1.5万张。全市街镇(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达到500家左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在提升养老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方面,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2.5万户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说,上海自2012年起,连续八年开展困难老龄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到去年底已完成8300户,有效改善了困难老龄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目前适老化改造已经全面推开到全市16个区,今年计划完成5000户。

  “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将持续提升。具体包括提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水平,试点开展养老机构远程医疗会诊。加快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重点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综合水平评价制度和激励支持政策。由此,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员整体水平。

  同时,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这其中,既要开展数字化服务试点,也要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具体包括开展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种应用场景试点。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制订完善智慧养老相关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

  在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方面,将继续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与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级制度,对每家养老机构区分等级并对外公示。由此,借由社会评价来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不仅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也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形成多层次、有梯度、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