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上海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将增加至1.5万张
发布时间: 2022-11-18


  “十四五”时期,上海如何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彭沉雷: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上海较早进入老龄化城市。到2020年底,上海60岁以上人口占户籍人口的36.1%,应该讲上海已经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市。“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上海的特点,进一步做好上海的养老服务工作。

  主要有四方面的目标任务:一个是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一直是上海养老服务的方向和目标。上海这些年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最近开始实行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就是一部养老服务的综合性法规。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继续加大这一方面的建设,这是上海养老服务建设的重要法治保障,也是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是在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总量之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的结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十四五”末,养老床位总量将达到17.8万张。其中,要强化护理型床位的建设。现在这方面的需求很大,上海希望到“十四五”末,护理型床位在17.8万张的总量中,占比可以达到60%。随着认知障碍人群的逐步增加,“十四五”期间,上海还要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5000张增加到1.5万张。

  此外,上海全市这些年来一直在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十四五”期间全市街镇(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达到500家左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这些数字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上海既然已经写进“十四五”规划,就一定要把它完成好,打造上海养老服务的“15分钟服务圈”。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要完成2.5万户适老化改造,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做,社会的响应度也是比较高的。上海希望通过政府资助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刚才说的这几组数字涉及的事项,都是老年群体呼声比较高的,我们已经对此做出积极响应。

  第三是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上海要探索试点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会诊,这项工作对提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加快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技能鉴定、综合水平的评价和激励支持的政策,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使上海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我们也要继续推广养老顾问制度,为更多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龄人提供咨询服务。

  此外,上海要更好地发挥康复辅具的作用,主要是租赁市场的建立,康复辅具价格相对较高,部分需求也是阶段性的,如果可以在这个行业发挥好租赁的作用,可以使老龄人在有需求的时候,通过租赁的方式得到服务,降低他们的使用成本。

  上海还要推动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既要推广“数字化服务”,同时也要解决老龄人“数字鸿沟”的问题,两方面要结合好、平衡好。

  四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现在养老服务需求量很大,社会参与度也比较高,上海既要通过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来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加强监管,使其更规范运作,使老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因此,在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测的同时,继续推进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级评价,这项工作社会是非常欢迎的。

  在评定、分级的同时,上海也有要将结果向社会公示,通过社会监督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此外,上海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安全等底线风险的管控,健全突发事件和服务纠纷的处置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标准化引领和行业自律,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品牌。

  总之,“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回应社会对老年服务的要求和关切,进一步提升上海养老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养老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