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社区离老年人还差几步?
发布时间: 2022-11-18


  在近期刚刚结束的全省老龄委2021年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省老年友好型社区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那么老年友好型社区长啥样?怎么建?老龄人群体又对适老化改造有啥期待和想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老龄人群体期待更多“友好”

  “‘友好’这个词太重要了,希望能出台越来越多为老龄人服务的好政策。”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厂街的高玉琴今年80多岁了,得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相关消息,她显得特别高兴。“我也尝试过养老院生活,但骨子里还是觉得想要和家人在一起,所以能在老年友好型社区下生活我想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高玉琴介绍,她居住的楼楼龄已经20余年,基础设施老旧,没有电梯。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疾病的她,出趟门已是“最大的愁事”。得知老年友好型社区的硬件建设标准后,她觉得有了盼头:“出行都是无障碍的,出门溜达方便多了。”

  数据显示,我省60周岁和65周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分别为739.56万和497.18万,人口占比分别为23.22%和15.61%,分别高于国家平均水平4.52和2.11个百分点。

  “随着年龄增加,体力和精力都有不足,老龄人生活面对的困难更多,也更需要关心和爱护。”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内容丰富,除了像高玉琴等老年群体最关心的居住环境便利性外,对积极引导老龄人参与社会活动,老龄人如何跨越“科技危机”等普遍需求、个性需求等都涵盖在内。

  “建设友好型社区是老年友好型社会推进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老龄人各种需求的最重要场景。”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群体既有环境安全舒适、购物便捷等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也同样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如被他人所认可、与他人交流等社交需求等。

  老年友好型社区长啥样?怎么建?

  “社区是老龄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与老龄人的关系最直接也最密切。如今,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意义重大。”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全方位回应了老龄人的需求,可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按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试行)》要求,老年友好型社区将从改善老龄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龄人的日常出行、提升为老龄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龄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龄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入手。

  “既有对硬件建设要求,也有对软性服务的规定,基本涵盖了老龄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也对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在改善老龄人居住环境方面,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主要围绕如何降低老龄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老化改造,如老龄人住所的空间布局、扶手等辅助设施的设置、厕所淋浴房等重点环境的应急呼叫。同时,老年群体中的独居、失能、重残等特殊家庭老年人也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问询和安全检查,更加积极主动帮他们排查安全隐患。

  “城市老旧小区,尤其是高楼层居住的老龄人群体的出行是最困扰他们的事。”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方便老龄人日常出行,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还将加强老龄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改造完成后,电梯、出行缓坡、楼梯扶手等将极大帮助老年群体提高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老龄人最关注的医疗服务方面,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和各级医疗机构还将持续在医养结合上发力,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同时,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打造友好型医养结合中心,为社区内老龄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加友好的养老医疗、健康服务。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投入,为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精神慰藉、康复指导等多样化养老自选服务。

  专家建议: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应该既叫好又叫座

  如何做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我省有关专家也给出建议。“适老化改造除了要因地制宜,更要注重实效,根据老年群体突出需求精准施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应该既叫好又叫座。”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建武认为,要在改善硬件条件上下狠茬,以推进友好型老年社区建设为抓手,更加积极开展老龄人相关工作,并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各项工作当中,把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老龄人需求当作工作入口,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全程“适老”。

  王建武认为,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断上升和动态调整的,老龄人也是一样。当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变量没有及时和适应这种上升和调整的过程,那么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供给侧寻找到平衡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该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详实和准确的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建武表示,作为服务老年群体的主体的各级老龄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人员也应该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医疗服务、宣传倡导、培训教育方面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好满足老龄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全社会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理想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推进。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老龄人群体的相关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加上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但单单拥有这些也还不够,他们更需要的是家人的耐心与关心,还需要树立自己是第一责任人的健康观念,只有在制度上、环境上、心理上,全社会和单独家庭个体同向发力才能真正发挥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特殊“友好”属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