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不会使用健康码?不了解线上挂号?不懂手机支付?今天,我们一次性全部解决!”“不能出门锻炼了,没关系,让您在家也有专业老师辅导,拥有健康体魄。”

  北太平庄街道在为老服务中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紧扣“孝老爱亲,向上向善”主题,在辖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创建老年宜居生活环境,维护好老龄人的合法权益,让老龄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玩转手机科技助老乐享生活

  “健康码在手,出入便捷又安全!”掌握了扫码技能的张大爷开心地说道。“我以前大早上三、四点钟就得拿着小马扎去医院排队挂号,现在居然可以网上预约了,太方便了!”想到自己如今可以自如地在网上预约挂号,70多岁的李奶奶一脸兴奋。

  北太平庄街道约有3.7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现代化、网络化形势的发展,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犯了难,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出门购物、公园遛弯儿都需要扫码,医院就诊也需网上预约,掌握智能手机使用技能对于老龄人来说成为日常所需。

  为推动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更好地使老龄人融入网络生活,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北太平庄街道红联北村社区联合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共同开展“智慧助老”系列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地区周边优势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搭建智慧桥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启尊老爱老的“智慧新篇”。

  在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们面对面、手把手地为老龄人讲解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包括生活中常用到的扫码支付、出示健康码、医院预约挂号等内容,并耐心解答疑问,确保每一位老龄人听得懂、学得会。

  快乐舞动运动助老强健体魄

  “1234甩右臂!2234甩左臂!3234加加油啊!4234你最棒……”

  动感的口号和充满韵律的音乐此起彼伏,社区老年人们在北京开放大学舞蹈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跳着健身操,现场洋溢着“青春”气息,散发着健康运动的独特魅力。

  “生命在于运动,我平时就喜欢跟老姐妹们运动健身,现在跟着专业老师一起跳健身操,特别高兴,跳完感觉神清气爽。”刚刚跳完一套健身操的张阿姨告诉记者。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活动现场严格控制参与人数,并要求参加活动的老龄人全程佩戴口罩。为了让更多的不能到场的老龄人也能共同学习,社区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上传健身操视频,帮助老龄人享受在线学习等便捷、智能的服务,让老龄人在家也能够科学锻炼身体。

  “我们希望能够让老年朋友们不要受到空间的局限,网络时代了,大家也都学习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所以我们上传视频,也是希望叔叔阿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动锻炼,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慧眼识钞智慧助老远离诈骗

  “大家摸一下毛主席的衣领位置,感受到它的凹凸感了吗?”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向老年人详细讲解着如何辨识新版人民币的真伪,通过光彩光变数字、人像水印、胶印对印图案、触摸钱币上的雕刻凹印图案等辨别技巧,帮助大家识别假币,增强了老龄人防范假币的意识和识别假币的能力。

  “我平时因为手机操作不熟练,经常还是用现金支付,对新版人民币也不是很熟悉,刚才通过听课,学会了辨别真假,孩子们也不用担心了。”今年78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

  此外,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向老年人们普及金融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教授老年人们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并为大家发放相关宣传折页,提醒老年朋友切勿轻易相信他人,捂住“钱袋子”,守护幸福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案例,提高叔叔阿姨对于金融电信诈骗的警惕性,让他们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能够拥有一个安全幸福的老年生活。”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直以来,北太平庄街道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活动,发掘树立了一批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典型,评选出街道级孝顺之星12名,区级孝顺之星3名;广泛开展高龄、特困老年人慰问活动,倾听老龄人心声,关心老龄人生活,重点深入高龄、留守、失能失智、失独老龄人家庭,送关怀、解难事、办实事;大力开展老龄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依法保障老龄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面向老龄人开展智能技术培训,组织引导基层老年协会、涉老相关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组织、邻里互助队伍等,通过组织兴趣示范小组、智能技术运用比赛等形式,动员运用智能技术能力较强的老龄人带动、帮助、培训其他老龄人,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