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服务送进门,养老不离家,兰州市积极探索多种嵌入式养老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上门烧菜,理发,洗衣,改造水管……”“在家门口照料中心可以吃饭、打牌、聊天、锻炼身体……”83岁的老年人刘华英说,现在让老龄人足不出户,或在照料中心就能享受专业化照护服务,彻底解决了养老之忧。

  如何聚力改善民生,让老龄人老有所依,我市对此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通过建立具备全托、日托和居家上门服务的社区嵌入式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既让有需求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龄人提供托养照料服务,也可以为身体健康的老龄人提供社区文化娱乐等服务,更可以为有意愿的老龄人提供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满足老龄人“在家门口养老”或“不离家养老”的意愿和需求。这种模式,被老年人们亲切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让更多服务惠及老龄人

  “您好,张阿姨,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8日上午9时,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热线大厅的话务员接通了今天的第四个电话,电脑界面显示来电号码为注册老年人张阿姨。询问得知张阿姨打进电话,是为预订当天的午餐。

  话务员介绍说,虚拟养老院呼叫中心开通服务后,通过呼叫电话,老年人可将就餐需求告诉客服人员,客服人员就会根据老年人目前住址,快速派单给就近社区示范助餐点,为老年人就近订午餐或直接送上门。事实上不仅仅是订餐,如今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通过电话网络等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辖区登记、注册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服务、健康保健等多方面养老需求。

  “她就是我最贴心的人。”张成兰说。10多年前,老伴离世,她开始了独居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同时身体多病,身边没个能照顾自己的人。这种情况直到虚拟养老院分配来的助老服务员方学红的到来才发生了改变,除了搞卫生做家务,方学红最大的任务是陪伴老年人,和老年人聊天散步,排解独居的寂寞。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介绍说,虚拟养老院通过升级扩容将实现养老服务智能、调度指挥科学、紧急呼叫及时、健康医疗多样和主动关爱贴心等功能。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抽样调查的办法,完成全区老龄人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虚拟养老院发展中的不足和短板,为细化、优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我市通过建设运营兰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成功吸引253家企业和机构加盟入驻,并建立了特困老年人全额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部分补贴、其余老年人低于市场价服务的分类补贴服务制度,在坚决兜牢全市3300余名特困、低保等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的同时,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4大类150多项普惠服务,逐步实现了养老服务由“政府兜底保障”向“社会多元供给”的转型发展。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

  位于城关区渭源路街道的爱照护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家为周围的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中心经过与街道、社区深度配合、深度合作做好普惠养老服务;以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为依托,深入社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

  据总经理刘亮介绍,因为照料中心与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对接,在助餐服务和居家服务等方面,照料中心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虽然餐厅比较小,但我们能对周边的几个社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餐饮。”

  “自从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后,我在家待的时间就变少了。”家住城关区南昌路社区、今年79岁的张克兰笑着说,每天去爱照护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对现在的她来说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有很多退休老年人,我们在这里聚会聊天,比闷在家里有趣多了。”

  当天,记者来到爱照护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看到这里的老年人或下棋,或练瑜伽,或学书法……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开心。作为虚拟养老院的实体补充,照料中心犹如老年人们的另一个“家”。

  这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比如餐厅、医疗康复室、健身室、阅览室、棋牌室等,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也多种多样,包括日间照料、医疗咨询、保健讲座、中医按摩、食物配送等项目,满足了辖区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我们不仅能提供给老龄人专业的生活照护,也能为他们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老龄生活。”刘亮表示,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辖区500户、近1000名老年人提供交流、日间休闲、文体娱乐、助餐配餐、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受到社区老年人的欢迎和认可。

  据了解,我市已累计建设运营城乡社区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776个,探索形成了社区自营、社工服务、企业投入、机构延伸、物业拓展和农村互助6大类发展模式,为老龄人在家门口活动提供了场地。今年,已投入资金9600万元,开工建设了3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后,可为老龄人就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区就餐、文体娱乐以及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让老龄人不出社区,即可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