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助老龄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发布时间: 2022-11-18


  8月13日,《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根据规划,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养老服务结构。通过推动适老化改造、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增加养老床位等举措,让老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年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完善养老服务的一系列建议,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自2019年起,上海在部分小区试点开展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群体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惯,对老龄人住户的卫生间、厨房、卧室进行调整改造,方便老龄人日常生活,防止老龄人发生意外事故。2021年1月,市政协委员杨婷娜递交提案,建议推动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覆盖,开发提供不同种类的适老化产品,进一步满足老龄人多元化需求。市政协委员吴蓓琪递交提案,建议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每年的“城市更新”实事工程项目中。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2.5万户适老化改造任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资助相结合,对老龄人家庭居家环境进行无障碍、安全性和整洁性改造。这项工作已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列入“民心工程”民生项目,面向包括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老龄人家庭,目前正有序推进。

  经过前期试点,今年7月起,上海全面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年内,该工程将在上海中心城区实现街镇全覆盖,计划完成改造建设5000户。同时,该工程将逐步向上海郊区拓展。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内容包括“基础产品服务包、专项产品服务包和个性化产品服务包”。其中,“基础产品服务包”主要满足老龄人家庭基本适老化需求,包括安装抓杆类产品、燃气与火灾报警装置,实施地面防滑处理等;“专项产品服务包”主要针对老龄人普遍反映的“浴缸洗浴不安全”等难题,提供“浴改淋”等各类相应服务。

  除了全面开展适老化改造外,为适应上海超大城市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上海正在大力推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按照“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目标要求,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市政协委员徐兵通过提案提出,进一步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能级,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机构,进行合理布局。市政协委员刘宇、陈芳源、王成等递交联名提案,如今老龄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同年龄、不同片区的老龄人对于养老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当前不少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已无法满足老龄人在长期护理、心理咨询、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相关部门应以老龄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体系,提供多元化服务。

  根据规划,上海将持续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和农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品牌,加强资源配置,优化设施布局。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完善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织密织好养老服务网。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按照“15分钟服务圈”布局建设“1+N”养老服务设施,即每个服务圈内至少建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具备专业照护、助餐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智能服务、家庭支持、养老顾问和精神文化等若干标配功能,并建设N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点。到2025年,全市街镇(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达到500家左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围绕养老床位问题,市政协委员周保云递交提案提出,加大对认知障碍症(阿尔茨海默症)床位的投入,将其纳入全市养老床位的指标考核体系;尽快制定相应补贴标准。市政协委员王美新、张恂、朱建国等递交联名提案,建议完善养老床位补贴政策,提高养老床位补贴标准、加大养老床位补贴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提升养老床位覆盖率。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上海养老床位总量计划达到17.8万张,在此期间,上海将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到2022年,上海护理型床位将不低于总床位的60%。到2025年,上海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将不低于1.5万张。上海将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应住尽住。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十四五”期间养老床位建设扶持政策,建设成本是设计补贴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市民政局将尽快形成方案,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养老床位的补贴力度。

  围绕智慧养老问题,市政协委员胡苏云提出,提升智慧养老产品的丰富性、亲老性和适老性,要把开发重点放在保障老龄人生活安全上;围绕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市政协委员吴悦建议,围绕智慧养老,开展家庭、社区、机构的应用场景试点。市政协委员吴珍美、张錡、石威等递交提案,建议打通数据堵点,推动智慧养老信息共享。

  未来,上海将继续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慧养老机构和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上海将促进新兴智能信息技术在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等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改善老龄人防跌倒、紧急救援、认知障碍老龄人防走失、卧床护理、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等场景服务。开展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种应用场景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型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制订并完善智慧养老相关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完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推动养老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