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个地方有个“老年互助社”,十年间以老助老成全国示范
发布时间: 2022-11-18


  “现在有什么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互助社。”这是永定路街道六街坊社区不少老龄人的心里话。今年8月,永定路街道六街坊社区入选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正是社区里成立已有10年的老年互助社,让生活在社区里的老年人们不仅幸福感满满,也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充实了自己。

  六街坊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社区人口的四分之一。老龄人一多,便总有一些特别爱给社区建设提想法的。“一开始还觉得这些老龄人‘挺烦的’,但转念一想,大家都是热心肠,都是为了社区好,我们为何不把大家组织起来,为社区出一把力呢?”基于这样的初衷,社区书记彭玉玲牵头邀请了8位老年人成立了“和谐家园志愿服务队”,这就是六街坊社区老年互助社的雏型。

  起初,8位老年人从打扫社区卫生、捡狗粪等小事儿做起。那时,大家虽是为社区服务,但社区里却总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么大年纪了,总往前凑什么呀!”“是不是拿什么好处了?”老年人们虽然听了心里不舒服,但为了社区,大家都忍了下来,一直默默地做着工作。坚持了将近一年,社区居民发现小区的环境好了,邻里之间质疑的声音也少了。

  后来海淀区开始提出“老年互助社”的概念,提倡社区能够“以老助老”。“咱这不是就有现成的嘛!咱们的志愿服务队就能直接改成老年互助社!”彭玉玲欣喜地说。2011年,六街坊社区的老年互助社正式成立了,来参加互助社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

  互助社一开始重点帮助的是空巢、高龄、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摸清这些弱势群体的家庭情况后,互助社开始用结对子的方式,一对一地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特殊需求,对重点户进行定期巡查。为了在每年重阳节时给老年人买一些米面油,互助社的成员们每天收集纸箱、矿泉水瓶等废品,去废品站卖掉后统一记到互助社的一本明账上。“每个收集小组还暗暗较劲呢,今天谁卖的钱少了就晚上再出去转悠转悠多找一些,都想多给互助社凑点钱。”互助社的副社长、今年80岁的刘秀兰说。

  渐渐的,互助社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互助社里分为日常照料组、邻里调解组、关爱组、文体组等6个小组,成员们不仅日常照顾有困难的老年人、帮助调解家庭纠纷、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还一起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一天都不得闲,他们也乐此不疲地参加社区活动,是社区垃圾分类、日常巡逻值守的骨干力量。

  “现在有什么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互助社,日常跟大家一起聊聊天、解解闷,随手帮别人一把,都感到特高兴。”副社长刘秀兰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