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元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我们这里有棋牌室、舞蹈室、健身室,房间里还都安装了电视机。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到屋外逛逛,晒太阳、养花、打牌,或者和其他老年人聊天、唱歌,天气好的时候,我们还要跳锅庄,我的老年生活很丰富。”10月12日,记者走进甘孜县中心敬老院,71岁的伍须多吉老年人正在给花浇水。

  家家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是关系到百姓民生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州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老年社会救济,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养老服务水平和老龄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有了较大提升。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蕴含着老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衡量着一个地区发展和文明的高度。如今,在甘孜州,这一梦想照进了现实。

  建设养老机构让老年人老有所居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加剧,老龄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愈来愈凸显。为此,我州加大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力度,为老龄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走进甘孜县中心敬老院,偌大的休闲庭院里,长廊、长凳、健身室、小花园、蔬菜大棚点缀其中,敬老院的老年人们在锻炼、散步、聊天、唱歌、跳舞……走进敬老院的房间,记者看到电视、地热、沙发、柜子、卫生间等设施齐全。

  “我们这儿设施设备都比较其全,每天老年人们都会出门活动。”甘孜县中心敬老院院长胡文向记者介绍,“我们敬老院在抓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敬老院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还获得了四川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我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孜州养老服务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养老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到位基础上,州级财政预算安排了350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和维护补助,安排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州本级福彩公益金每年数百万元,各县(市)每年投入至少60万元用于敬老院的建设和运行。

  同时,我州在“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社会福利院)30余个,建成了道孚县社会福利中心、甘孜县中心敬老院、乡城县中心敬老院等一批设计规范、设施齐全、功能齐备、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养老院,新增和改造养老床位3000余张,全州养老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差到优的巨大转变。

  “目前,全州公办敬老院和福利院共有52个,已建和在建床位共计4100余张,基本实现特困老龄人供养服务全覆盖,已入住失能半失能和独居特困老年1000余名。”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州民办养老机构4个,床位200余张,入住老龄人175名;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7个,新增日间照料床位485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日益扩大,可以为城乡有需求的老龄人提供社区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养老服务。

  2017年以来,我州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500余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消防和适老化改造,落实2000余万元用于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建立完善了养老机构责任保险、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和统筹城乡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甘孜县中心敬老院里的休闲室十分热闹,一群老龄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里生活太好了,让我们这些孤寡老年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正在散步的73岁的迷呷阿爷告诉记者,自己家住甘孜县扎科乡银达村,膝下无儿无女。由于无人照顾,便和老伴扎洛一起住到了敬老院。“自从来到敬老院,吃穿不用愁,医生随叫随到,有西医还有藏医,工作人员照顾得也很细心,整个人的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身体也好了。十分感谢政府提供了优质的养老服务以及对我们‘三无’老年人的关爱。”迷呷阿爷笑着说。

  8点起床、8点半去锻炼身体、9点早餐、10点参加集体老年操、10点半参加歌咏会、午餐、午休、下午打牌、锻炼身体……工作人员给老年人们制定了日常活动表,在敬老院生活,老年人们生活有规律,心情也非常舒畅。

  “他们照顾我无微不至,说话从来都是轻言细语,我发脾气、闹情绪,他们也都不生气,笑呵呵地继续照顾我。这儿就是我的家!”今年72岁的孤寡老年人益西洛绒无儿无女,且体弱多病,还因血栓导致下肢瘫痪,高位截肢,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生活均需要人照料。敬老院对他特别关照,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护工每日轮班照看老年人,照顾他穿衣、吃饭、晒太阳、擦洗身体、就医、端屎端尿……老年人感觉这里特别温暖。

  “我虽然没有儿女,但敬老院这些娃娃就像我的亲生儿女。”益西洛绒说,工作人员照顾得特别细致,我非常满意。

  “今天这个菜里的白菜和番茄都是我们自己种的,从来没有打过农药,真正的绿色蔬菜,大家要多吃点哦。”在敬老院的饭桌上,迷呷阿爷指着端上桌的菜,满脸笑容地劝大家品尝。

  迷呷阿爷告诉记者,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住到敬老院后,一下闲下来,感觉特别不习惯,“只要我能动得了,我就要种地摘菜,这样每天饭都可以多吃一碗”。

  “入住甘孜县中心敬老院的老年人,大多数来自农村。我们为了让老年人们老有所乐,专门在院内开辟了一小块地,建起了‘开心农场’,这也是甘孜县首个敬老院里开设的现实版‘开心农场’。‘开心农场’里有菜园、养鸡场等。我们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自愿参与种植、养殖。当丰收时,就由食堂烹饪出丰富的菜肴,给老年人们加餐。”胡文说。

  “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瓜果和亲自喂养的藏鸡下的鸡蛋,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迷呷阿爷笑着说。

  “但因雨季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我们这段时间就没有让老年人出入‘开心农场’。就安排的工作人员去浇水、除草、给鸡喂食。”胡文告诉记者,“我们还会经常组织团体性娱乐活动,带老年人去耍坝子、去格萨尔王城游玩、去户外踏青。”

  常规性为老龄人测血压、验血脂,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逢年过节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年人们精神上得到享受。我州正努力为老龄人打造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活动丰富、服务热情、环境良好、快乐而温馨的“幸福驿站”。

  “我住在这一点都不孤单,节假日还有志愿者买东西来看望我们,有时候还要来给我们表演节目、唱歌跳舞的,闹热得很,志愿者也经常来给我们剪头发、打扫卫生,医生们也常来给我们测血压、查血糖。”迷呷阿爷说起现在的生活乐得嘴都合不拢。

  完善养老政策让老年人尽享红利

  在养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为了让老龄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我州不断完善老龄人优待政策,逐步拓展优待项目和范围,提升老龄人优待水平。

  2006年,我州建立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2017年,建立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目前,全州共有保障人员8706名,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执行,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个月767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个月507元。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村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逐年增多,为切实提升困难老龄人生活水平,我州对80岁、90岁、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每人每月补贴50元、100元和200元。同时,认真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等惠民政策,及时为900余名养老机构内集中供养的老年人购买了责任保险。

  我州积极探索与成都等外地养老机构协同共建,丰富旅居养老和异地养老服务方式,为老龄人提供更多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充分发挥我州藏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开展藏医特色医疗康复服务,形成集居养、医疗、康复、看护、临终关怀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体系。

  如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正如一粒种子,深深根植在康巴大地,种下的是温暖和谐,收获的是老龄人的幸福安康。

   (来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