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举措帮助老龄人融入智慧社会让波啦嬤啦不再“望网兴叹”
发布时间: 2022-11-18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既是登高赏秋的好日子,也是感恩敬老的重要时节。在节日期间,我区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及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然而,进入新时代,老龄人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方面,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少老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困难。为此,我区出台各项举措,帮助老龄人解决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帮助提升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消除“数字鸿沟”,使他们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从而在信息化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区人口平均寿命预期大幅度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显著增加。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龄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做实做细老龄工作,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保障方案和实施方案,有效解决老龄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龄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日常服务

  ——完善健康码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老龄人出行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在各级医疗机构入口处由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后,老龄人即可顺利通过。此外,对老龄人群体可凭有效身份证件通行。

  ——建立老龄人关爱机制。为保障老龄人基本服务需要,对居家老龄人,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组织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进家庭,为其提供生活用品代购、代收代缴、上门巡诊以及精神慰藉等日常服务。

  ——做好老龄人日常管理服务。开展老龄人健康服务管理,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关怀慰问等服务。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提供应急救援服务,切实提升老龄人日常保障服务。

  提供生活便利

  ——做好日常出行服务。对公路、铁路、民航客运等站点,在推广网上打车、买票、扫码乘车服务的同时,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凭借纸质票据、有效凭证、证件等乘车,并设立老龄人咨询服务处,引导老龄人购票、退票、进站乘车等事宜,优化老龄人打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流程,提升老年旅客服务水平。

  ——做好日常就医服务。各级医疗机构结合老龄人就医实际,提供多渠道挂号、预约服务等,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设置挂号、缴费、检验报告打印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等为老龄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同时,为满足居家老龄人健康服务需求,组织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老龄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

  ——做好日常消费服务。保留人工服务柜台,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打造大字版、语音版、藏语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便利老龄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

  ——做好文娱活动服务。在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博物馆等文体场所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服务,提供适老智能产品和服务,丰富老龄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开展丰富的传统文体活动,为老龄人社交娱乐提供便利。

  ——做好便利办事服务。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改善老龄人办事体验。

  保障基本需求

  ——推广适老智能化应用。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龄人活动场所等宽带网络覆盖,推广符合老龄人使用特点的智能手机、智能辅具、智能家居等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应用,组织实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便于老龄人获取信息和服务。

  ——加强老龄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学习点等,组织老龄人体验学习、经验交流、互相帮扶,加强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引导老龄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