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絮森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不只是提供“大字版”
发布时间: 2022-11-18


  数字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

  一方面,中国的数字化浪潮迅猛向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逐步构筑起万物互联的社会,平台经济也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比重为18.70%,规模庞大。

  由于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发展,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将面对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也愈加凸显。

  让老龄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增加适老关怀、填补代际数字鸿沟是应有之义。

  针对老龄人逐渐被信息社会“边缘化”的困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工信部和相关产业协会也随即出台适老化改造的行动方案和团体标准。

  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已有43个App、115家网站宣布聚焦老龄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主动进行适老化升级。网约车平台纷纷推出“助老模式”,让老年人可以“一键叫车”、线下支付,还上线了适老化车型;多家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的App也已推出适老化版本,方便老年人享受便捷智能生活;多个智能手机品牌除了加入简易模式,部分机型还增加了屏幕共享、远程守护等功能,方便子女直接远程协助老年人完成操作。

  尽管各平台的适老化升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线上适老化升级不深入、线下适老化升级不普及、忽视老龄人精神层面的追求等问题。

  首先,大多数厂商所推出的适老化改造都仅仅放大了字体和图标、去除了广告、简化了页面,部分App甚至只是对一级界面进行了改造,二级界面依然维持原样。而且参与适老化改造的App数量尚少,大部分App仍然存在界面交互复杂、操作对老龄人不友好等问题。

  其次,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适老化改造也略显局限。比如某些外卖平台的便捷送药、打车平台的“一键叫车”服务局限于主要城市,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龄人难以享受。

  另外,目前的适老化改造的目标还停留在便捷老龄人生活的层面上,忽视了老龄人的心理需求。

  深入全面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首先需要关注适老化产品的设计细节。除了放大图标、简化操作外,还应设置更加完善的新手引导,为老龄人提供简洁明了且方便唤醒的新手教程,帮助老龄人熟悉使用流程。

  此外,色彩、字体、动画的选取也要充分考虑老龄人的认知特点,例如使用较大的字体,提高颜色对比度,减少使用老龄人不敏感的蓝色和绿色,避免过多动画扰乱老年人的视觉焦点等。

  推动互联网平台线下适老化服务的普及,需要设法缩短适老化产品和老龄人之间的流通环节。以老龄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购物、餐饮、娱乐等设施和场所,应该成为平台经济相关的线下企业适老化改造的着力点,特别是要对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龄人予以特殊照顾,从而使线下适老化改造成果为全体老龄人共享。相关平台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为当地平台经济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发展动力,比如在每个乡村招收一个送药专员,可以在延伸便捷送药范围的同时,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

  老龄人的精神需求也不容忽视。老年人也有着强烈的群体交往渴求,希望通过再学习展现存在感,以及有提高生活质量的期待。因此,平台经济适老化,还可提供老龄人再就业、老龄人社交、专属金融产品等服务,帮助老龄人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获得积极的、有贡献的老龄人生,将“养老”的内涵和形式拓展到“用老”和“享老”的更深层次。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不只是提供“大字版”的App,更要通过重视设计细节、普及线下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升级改造。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还需要各方联动发力,持久推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