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人口老龄化如何守护2.64亿老龄人?
发布时间: 2022-11-18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老龄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三个“最”字,勾勒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龄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这些政策亮点令人耳目一新。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龄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龄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如何让老龄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意见》提出,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龄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政府要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二问:如何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

  答:《意见》提出,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孤寡、残疾、高龄老龄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龄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龄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

  三问: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一是要求各地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龄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二是要求清单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要在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龄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并实现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

  四问:如何进一步加强老龄人的养老保障?

  答:《意见》提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障领取待遇人员基本生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农村老龄人收入。

  五问:如何提高老龄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答:《意见》提出,在城乡社区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老龄人健康素养。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龄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龄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龄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龄人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作用。

  六问: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举措?

  答:《意见》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二是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以及优抚医院建设,建立医疗、康复、护理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龄人看病就医。

  七问:如何有效解决失能老龄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

  答:《意见》提出,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龄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龄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龄人照护。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八问: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有哪些举措?

  答:《意见》要求,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一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二是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三是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并根据服务老龄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四是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龄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五是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意见》提出,2025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九问:如何有效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

  答:《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十问: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有哪些举措?

  答:一是要求各地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让老龄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龄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安装紧急救援设施、开展定期探访。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三是保留老龄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龄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四是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龄人数字素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