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岁老年人最爱住市中心?黄浦区推出“大城养老”新举措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年人出门,不用智能手机,扫扫身份证、敬老卡、医保卡,一样能办事;戴上智能手环,即便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出门,忘记回家路,也不会走失;老年人独居,家中水电煤气数据发生异常,远程工作人员会接到报警,派人上门查看……在日前举办的黄浦区“数‘治’赋能‘智’惠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及场景应用宣介会上,黄浦区透露:将重点打造“1+2+N”数字化养老服务场景。

  黄浦区,是上海老龄化较高的城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为44.9%,8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为7.2%,百岁老年人比例连续四年蝉联全市各城区第一……很多老龄人故土难离,选择“原居养老”。让他们安度老年生活,黄浦区再做探索:将着力打造1个监管平台、2个支撑体系、8个特色场景,形成黄浦“1+2+N”数字化养老服务场景,打造更具力度和广度、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养老服务。

  “1个监管平台”,即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区养老服务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对养老服务监督管理。“2个支撑体系”,即“服务支撑体系”——打造老年人数字画像,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型,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数据支撑体系”——将数据赋能思维融入养老服务工作,强化数字底座功能。

  “N个特色场景”,即以打造养老场景为主,拓展更多基于场景的应用和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这些特色场景包括:

  “健康码智能核验”想要实现的场景是,将老龄人常用的证件(如身份证、敬老卡、医保卡等),作为智能核验系统的验证方式,省去老龄人出行必须依赖智能手机的麻烦。

  “认知障碍老龄人训练”想要实现的场景是,通过小程序、终端设备等,对老龄人开展简易的记忆力、反应能力等认知能力的测试和训练,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认知能力的判断,为认知症的初步筛查提供参考。

  “一键享服务”想要实现的场景是,线上依托“智慧养老小程序”,线下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通过简单的一键方式,为老龄人提供衣、食、住、行等便捷服务,帮助老龄人跨越“数字鸿沟”,提高养老服务“数字无障碍”水平。

  “老龄人居家安全智能监测”想要实现的场景是,在独居老年人家中安装门磁、水、煤气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对老年人居家安全异常情况的判断并发出预警,通过完整的闭环解决方案,实现老龄人居家安全监测。

  “养老机构老龄人常见病配药”想要实现的场景是,针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老年人就诊或开药不便的情况,为养老机构内慢病复诊患者提供常规开药的远程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开药及配送闭环。

  “老龄人防跌倒”想要实现的场景是,在养老机构或场所中部署智能感应设备,通过数据的智能分析,获取老年人动作行为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急救,降低老年人跌倒所产生的危害。

  “老龄人卧床护理”想要实现的场景是,为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配备智能记录设备,实现照护服务流程全记录,形成可追溯服务监管。同时,配备紧急救护按钮,为老年人突发状况提供及时救护。

  “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想要实现的场景是,为“家床”老年人配置护理床、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及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基本智能设备,使老龄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由专业服务团队及时响应服务请求,上门开展专业照护服务。

  黄浦区将继续推广智慧养老场景应用,鼓励企业设计、推广出一些真正贴合老龄人需求、让老龄人受用的产品、服务,应用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场景当中,进一步提高老龄人的生活质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