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对老龄化方案出炉医疗机构全面设置老龄人“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北京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依托家庭医生提供居家健康咨询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对老龄人的健康指导和管理,医疗机构全面设置老龄人“绿色通道”。

  正研究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

  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42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19.6%。为此,本市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

  “这份方案坚持落实好国家战略部署,立足首都城市发展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回应人民期盼,创新驱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按照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首都发展全局和增进民生福祉,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充分结合,走出一条首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养老问题是很多市民所担心的。在制定过程中,百姓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难题、担心的问题也是《实施方案》所瞄准的方向。

  据悉,本市将探索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设施利用率;聚焦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着力增加为老医疗养老服务供给,提高护理型床位比重;充分考虑老龄人实际支付能力,通过政策集成等方式,引导社会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

  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效率不理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基层养老服务机构一体化资源整合模式,提升基层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研究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其中燕山地区率先开展了“燕山养老模式”探索,配备养老顾问、服务专员,负责整合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涉及餐饮、家政、物业、理发等领域服务商和服务个体,组建区域养老联合体。

  全市适时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照顾老龄人方面,北京将有更多改革举措。

  记者获悉,本市将在三类制度迎来创新突破: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适时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支持探索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敬老院)为主体,统筹区域内社区养老驿站布局的一体化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基层养老服务统筹制度。

  “北京将结合生育政策调整,不断深化养老、健康、托育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养老育幼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应对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服务供给多元化的新格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实施方案》立足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提出要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建成一批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开展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围绕改善老龄人居住环境、方便老龄人日常出行、提升为老龄人服务质量、扩大老龄人社会参与、丰富老龄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科技化水平以及管理保障等方面内容,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和组织培训等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目前评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个,市级老年友好型社区53个。

  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儿所”

  很多老龄人都期盼着家门口的养老设施越来越完善,父母也希望托育服务配套跟得上。

  为此,北京将补充三类设施。这包括: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比如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去过的“托儿所”;完善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综合监管,着力补充一批托育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相关政策,推动培训疗养机构等闲置资源转型,着力补充空白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编制实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加强区域卫生设施规划统筹,优先满足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机构建设需求,着力补充一批健康医疗设施。

  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立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出要建立健全支持生育的配套政策措施,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开展了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工作,评选出第一批“北京市托育服务示范单位”45家,将积极引导示范托育机构发挥作用。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5年,本市将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依托家庭医生提供居家健康咨询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保障,大力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促进郊区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培养壮大为老服务队伍,依法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加强对老龄人的健康指导和管理,医疗机构全面设置老龄人“绿色通道”,提高养老机构对高龄及失能失智残障老年人的照护能力,提升从居家到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