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河北两会】孙士江打造新型健康养老方式让“养老”变“享老”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形势逐渐严峻,并引发了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导致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快速增长。然而,当前养老机构的现状是:公办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等不起”,民办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令人堪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目前,社会亟需实施一种新型健康养老方式,来保障老龄人的幸福生活。而“网格化养老”概念的提出为养老生活提出了新的可能。

  所谓“网格化养老”,即为由政府参与主导,借鉴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经验,通过开展专项调查,根据老龄人的分布状况,进行健康养老的网格规划。在城市,老旧小区可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来规划网格,新建社区要求开发商在建设时配齐相应配套设施;在农村,以乡镇为网格有效整合健康养老服务资源。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河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士江表示,在河北省目前提供的日常照料和简单家政服务较多,高效、便捷的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供给存在缺口,难以满足老龄人在生活、医疗、精神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对此,孙士江在提案中提到,政府、企业、医院及养老机构等相关部门可联合行动,逐步形成以示范中心为指导,以国有、民办大型健康养老机构为支撑,以网格化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健康养老格局,让“老有所养”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孙士江表示,当前养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未富先老”,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基本建设和运营补贴;二是鼓励银行、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健康养老机构的投资运营扶持力度;三是建立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打造“志愿者孵化基地”,动员学生等社会各方力量为养老服务,出台类似“时间银行”的政策储存“信用积分”,形成互助养老的习惯和社会规范。

  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可建设专业化健康养老机构来完善养老服务。一是鼓励相关国有企业投资设立健康养老机构;二是破除政策壁垒,鼓励事业单位以自有资金投资设立健康养老机构,例如中医医疗机构,对于健康养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于一定的支持与倾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或与社会资本相结合,打造医养结合式的健康养老模式。

  第三,依托省、市两级中医院,建设两级养老示范中心。一是开展健康养老的标准化管理;二是将老年医学、健康管理、康复管理、护理管理等各方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培训规划,为社会养老机构培养、培训健康养老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建设运营标本,为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机构提供成本参照。

  第四,搭建“智能化健康养老管理系统”。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研发与健康养老有关的“可穿戴设备”,增加养老服务机构与居家养老的老龄人之间的粘性。将数据汇入中心数据库,涵盖老龄人的日常基本信息、安全监护、健康监护、关怀服务等一系列功能模块,运用科技助老手段,管理老龄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保障社区老龄人的生命安全。

  第五,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养老的综合监管。2021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部门可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加大对健康养老服务质量考核的检查力度,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河北省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依托综合性、专业性的医院,特别是在康养、护理领域具备天然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医联体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实现医疗机构与基层养老机构的纵向资源流动,为老龄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养护、康养等专业服务,加快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