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加速“触网”的老人体面生活!养老智慧生成在场景里,映射在细节中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的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如何打造科学合理的养老模式,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养老服务质量?数字化时代,如何让老人们体面养老,感受品质生活?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从多个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智慧养老应当是把“无形的伞”

  线上预约挂号、扫码支付货款、网约汽车出行……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数字化在深刻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扫不出健康码而徘徊在小区门口,用不了移动支付在收银台干着急,不会在线预约去医院挂不上号……

  数字化时代的智慧养老,智能设备到位后,具体实施中“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市人大代表潘晞晨告诉东方网记者,老年群体学习能力有限,智慧养老推进重心应当放在用产品服务老年群体上,而不是让他们去学习各式各样新颖的智能设备。

  潘晞晨代表

  在她看来,智慧养老应当是一把“无形的伞”,无需让老人去完成各类繁杂的操作,“无声”但又无处不在地守护着老年群体。

  “一旦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就会自动生成案件,通过政务平台反馈给街道和居委,再由工作人员前往老人家中探访情况。”她谈到2021年江苏路街道的一个生动案例。

  江苏路街道推行的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中,街道负责为每位独居老人安装一个智能水表,实时检测老人的用水情况。潘晞晨认为,类似于这种智能设备再加上“一网统管”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应当大力推广,多多试点。

  除了创新智慧养老设备令老年人便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市人大代表胡晓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建议“便捷的广播公共服务应当向老年群体予以倾斜。”网络信息时代,广播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但是,广播作为老年人获取信息、娱乐和消闲的媒介,仍然有着明显的传播优势。

  胡晓丽建议,开设上海老年电台,节目内容可以包含新闻资讯、为老服务各方面,例如政策咨询、医疗、法律援助、戏曲等等,让收音机常驻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庭。同时,可由相关部门牵头,电台与老年大学开展合作,将部分学习内容进行广播化、数字化、通过广播进行大范围传播,例如介绍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等等。

  市人大代表吴敏告诉东方网记者,“不断进步的科技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医提供了便利,但上海作为老龄化社会,如何依托社区、依托城市精细化治理、依托科技赋能,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十分重要。”

  吴敏代表

  吴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她在工作中观察到一些老年人进入医院时就遇到了“第一道坎”。“现在进医院需要刷健康码和行程码,很多老人不会操作,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边指导,当然医院也专门为老年人设立了特殊通道。”

  因此吴敏建议在数字服务建设中,可以开发简单易操作、对老年人友好的信息化服务,“例如将多种医疗、出行、购物等功能相结合为一键服务功能。”

  “还可以在社区居委会或者贴近老年人生活的地方,建立具有老年人共享‘一网统管’或‘一键服务’各种智能平台,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而不是增加难度。”

  然而,无论是科技赋能的智慧养老还是传统的为老服务,都离不开直接与老人沟通、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一线养老护理员。

  智慧养老服务最终靠人落实

  近年来,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员正逐步被市民接受和喜爱。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遇到了场地限制、护理员能力不足和运营资金匮乏等诸多瓶颈和阻碍。市人大代表吕琰就此建议,需要加强日托站硬件设施建设,并且提升护理员待遇。

  吕琰代表

  “目前日托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大多为政府或村居委的闲置集体房屋改建而成,面积小、土地性质限制大,不能随意增扩,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吕琰认为,应该坚持民生优先、挖掘潜能,规划先行,加强建设用地规划,并把土地利用额度向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需求倾斜。

  “提升护理员待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老生常谈也得谈。”提高补贴标准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老行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专业人员来从事这个行业,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同时,也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机构的运营补贴收入。

  对此,市人大代表娄庆梅提出了聚焦护理员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这不是个新问题,但一直是一个堵点、难点,容易导致养老服务中的恶性循环。”

  娄庆梅代表

  作为嘉定区徐行镇党委书记,娄庆梅向东方网记者表示,工作中有多位社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与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她反映、交流关于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徐行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42.6%,而且远郊地区家庭收入整体水平不高,更倾向于选择公办敬老院。”

  “徐行仅有1家公办敬老院,床位数260张。敬老院目前共有养老护理员53名,只有5人低于50岁,高中文化程度仅有6人,没有专业护理人员。”娄庆梅以几组数字,生动地说明当前上海远郊地区公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娄庆梅建议,推动建立专业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体系建设,并且建立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专技人员与护理人员薪酬体系及职业资格评价体系。

  到养老院服务是不少学校的公益或者志愿者服务项目,学生个人根据兴趣选择参加。市人大代表刘纯姣则建议把“到养老院服务”纳入大学生劳动课,“不仅使大学生具备基本劳动素养与社会服务意识,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养老院护工短缺的问题。”

  刘纯姣设计的学习计划中,大一学生是学习主体,重点是公益劳动教育和劳动意识教育。“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内容可以是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开展文娱活动、表演节目、知识讲座等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