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养老需求旺盛,解决难题需多管齐下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全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475.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8%,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随着高龄和失能失智的老龄人不断增多,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十四五”时期,全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为了解全区老龄人的养老需求,提升医养康养产业的服务水平,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面向全区12个盟市的302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龄人中,74.5%处于独立居住状态,需要陪护的老龄人对养老机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养老服务仍存在收费较高、医护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七成老龄人独居,离退休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302位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年龄在60-70岁、71-80岁和80岁以上的老龄人占比分别为31.8%、27.5%和13.6%,其中,有75.8%的老龄人处于已婚状态,20.9%的老龄人丧偶。从居住状态来看,58.9%的老龄人是夫妻同住,25.2%的老龄人与子女同住,14.6%的老龄人自己居住。从老龄人的收入来源看,66.6%的老龄人主要生活来源是离、退休养老金,19.5%的老龄人的生活靠子女供养,16.9%的老龄人还有劳务工作收入,而8.6%的老龄人依靠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维持生活。

  (二)日常生活靠自己,患慢性疾病的老龄人居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的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情况,调查显示,60.3%的老龄人身患慢性疾病,其中,30.0%的老龄人生活质量被慢性疾病严重影响。身体抱恙的老龄人中,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困扰老龄人最多的三种疾病,患者占比分别为51.3%、41.4%和20.5%,其他疾病也影响着老龄人的生活,比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和眼部疾病。

  (三)居家养老受欢迎,医养机构鲜为人知

  调查显示,55.3%的家庭认为目前最合理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居家养老,16.6%的家庭考虑选择能够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养老机构。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医养机构的养老方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对其知悉度依然较低,25.9%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听说过医养机构,60.2%表示听说过但不是特别了解。在对是否加入医养机构的选择上,超半数的家庭仍持观望态度。

  

  二、养老现存问题

  (一)医养机构费用与居民预期不匹配

  老龄人的生活来源渠道单一,加之老龄人存有“省吃俭用”的传统消费观念,能够接受的医养机构消费水平较低,76.2%的老龄人只能接受2500元/月以下的医养机构收费标准,但对医养机构的环境设备和服务质量期待却较高,90.7%的调查对象希望有高水平的医护团队,而市场的医养机构收费水平普遍介于2000至5000元,对于需要专业人员照料生活起居的失能和半失能老龄人收费更高,部分医养机构表示专业的医疗人才和设备成本昂贵,企业成本负担较重,目前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老龄人需求。

  (二)居家养老呼声高,服务欠缺规范化

  老龄人身体抱恙状况较多,生活自理有很多困难,多数老龄人更倾向于在家度过老年生活。调查显示,55.3%的老龄人倾向于自己在家养老或是请人照顾,但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居家养老机构经营规范化、连锁化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现有工作人员多数为临时人员,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容易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发生问题,面对突发疾病状况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对举措,没有形成在全区内叫得响的养老服务品牌,消费者缺乏养老安全感。

  (三)独居老龄人养老难,心理辅导需求旺

  子女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时候无法腾出时间照料老龄人,“空巢老龄人”越来越多。此次调查中,独立居住老龄人占比为74.5%,子女照料日常生活的老龄人占14.6%,仅有不到1%的老龄人在养老机构。独居老龄人因与子女交流少,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和抚慰,可能会出现孤独感,与子女的感情日渐脆弱,心理层面难以获得满足,59.3%的调查对象希望医养机构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设置心理辅导室,对心理辅导的需求较大。

  

  三、养老改进建议

  (一)普及居家养老服务,增添老龄人幸福感

  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助餐助洁、助医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辅导等服务,街道社区层面要重点建设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式的养老基层基础建设,引导医养机构为养老家庭提供上门医疗护理和照护指导服务,让老龄人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状况下,既获得家人的陪伴,也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医护服务,提升老龄人“养老不离家”的幸福感。

  (二)建设专业化队伍,加大与公立医院的合作

  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医养机构与公立医院以协作或并建的方式合作,定期培训医养机构的医护人员,向医养机构输送专业医护人才,提升其医护水平,协助医养机构建设专业化医疗队伍,为老龄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照顾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加强行业监督,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督,明确收益范围,规范医养机构收费标准,强化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杜绝“无证”营业的医养机构,探索建立养老行业信用核查机制,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医养机构进行强制关门或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四)精准帮扶独居老龄人,培育心理辅导人才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心理辅导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相关人才参加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严格把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向基层输送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定期给老龄人进行心理辅导,提高独居老龄人的精神生活品质。同时,适度减轻和帮扶家中有独居老龄人的子女的工作负担,监督探亲假的落实,鼓励和支持子女回家照顾老龄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