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更有温度!2022年江苏省民政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 2022-11-18

  2月10日,记者从在南京举行的2022年江苏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江苏将聚焦"一老一小",在提质提效中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的2021年,江苏省在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长4.2%;实施临时救助22.82万人次,其中因疫情开展临时救助1.98万人次,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1948万元。省定城镇、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最低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30元和90元。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江苏全省共建成各类养老床位74.2万张,每千名户籍老龄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1张,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万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45%,290万老龄人接受上门服务。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全面推广“3+4+N”困境儿童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共建成90家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关爱之家总数达到685个,覆盖50%以上乡镇(街道),引入600多家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

  

  养老服务再升级,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3万户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2年,江苏将持续推进与老龄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根据部署,2022年江苏将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稳步扩大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接受居家上门服务的老龄人比例不低于16%。实施3万户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同时,加强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70%的城市街道按标准建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补齐农村养老短板,新改造提升11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县乡村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深化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异地结算试点。全省35%的养老机构完成等级评定,所有养老机构全部达到服务安全国家强制标准。

  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培养方便,将培育一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专业职称评价体系,各设区市均建成不少于3所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认定机构。全年培训养老护理员5万人次,新增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于5000名。

  

  护航儿童成长,改扩建120个示范性关爱之家

  为了让祖国的花朵乐享童年、向阳而生,江苏将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全面推广困境儿童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发现、救助困境儿童。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重病重残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政策,做好困境儿童助医、助学工作。

  开展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制度探索试点,加快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实现社会化服务转型。设区市儿童福利机构要积极争取纳入残联定点康复机构、特教办学点,打造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服务一体化平台。

  按照部署,今年江苏将改扩建120个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建设高质量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队伍,提升基层未保能力。探索打造“苏童成长”践习中心,以“一中心+N基地”模式为少年儿童提供技能培养、角色体验、健康运动和思想教育等课后服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城市暂住人口中妇女儿童的动态信息管理,精准评估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暂住儿童家庭监护能力,细化监护指导、精神关爱、行为矫治等服务措施。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

  2022年,江苏还将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常态化开展认定工作,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构建分层分类、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主动发现、及时干预、精准帮扶困难群众。

  通过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在推进“物质+服务”综合救助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智慧救助”建设,实现社会救助掌上办、移动办和全省通办。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2万户困难家庭赠送“家电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