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互助养老实践
发布时间: 2022-11-19

  “我们这里人口老龄化严重,尤其是农村养老需求很大。”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民政局副局长罗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建设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初衷是给留守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不仅让老年人开心,也让在外打工的子女放心。”

  据统计,郧阳区60岁以上人口达9.1万人,占区总人口的23%,农村养老存在资源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打通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让农村老年人也能乐享晚年,该区以南化塘镇黄柿坪村为试点,探索民政部门推动、村级主导、社会参与的“互助养老”模式。

  

  需求导向,精心建点

  “在这里常住的老年人大概有30多位,邻村没人看护的老年人也会来这里居住。”罗光林向记者介绍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情况时说,即使不住在这里但经常来活动的老年人也很多,他们在这里聊天、打牌,丰富日常生活。

  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是郧阳区针对村级面临的迫切养老需求,探索农村互助养老的首批试点,于2018年开始建设。

  据介绍,该村常住人口17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村总人口的23.5%,是个典型的人口老龄化村庄。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在外务工,留守老年人的照料需求非常迫切。罗光林告诉记者:“一要在家门口,二要价格低,三要方便就医,区民政局通过实地探访、院坝会等方式,了解到该村老年人希望就近养老、低价养老、健康养老的诉求。而且还发现,这个村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村里集体资产较多,空闲房屋也多,能够满足建设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用地需求。”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顺利开工并很快投入使用。村“两委”腾出党群服务中心的2层至4层用于改建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并发动村民捐款捐物、投工投劳,改造基础设施。村里的企业、社会组织等也积极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有的投入资金,有的置办床和衣柜,有的来做志愿者。区民政部门将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养老服务设施提升项目,累计资助20余万元,而且每年还给予3万—5万元的运营补贴。建成后的互助养老服务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拥有48个床位,图书室、棋牌室、食堂等一应俱全,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还有独立卫生间。

  “每位老年人一天的生活费10元,互助养老服务中心会根据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定期更新食谱。这里离村卫生室也很近,就医很方便。”黄柿坪村党支部书记汤才万说道。

  

  自助互助,创新用点

  村里70多岁的木匠杨大爷,在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帮助修理桌椅板凳的同时,还会教老年人们打陀螺;

  50多岁的龚阿姨每天帮助年迈且腿脚不便的刘奶奶到食堂打饭,帮助他人的同时她也可以获得积分。

  在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有的老年人会农活,便可选择到菜园干活,既锻炼了身体,又充实了生活;有的老年人会手艺活,便可教其他老年人穿针引线、绣这绣那……

  为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支持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还通过积分制的方式,鼓励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积分可换取服务,也可换取物品,还可作为评选表彰的依据。”罗光林介绍说。

  同时,该中心也鼓励老年人根据性格、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等建立互助组,相互关照,彼此帮助。“除了老年人之间互助,村里也发动留守妇女参与服务老年人,给老年人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等。”罗光林说道。

  

  提质增效,科学管点

  为了促进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黄柿坪村建立了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成立由老年人、家属、村民代表、村干部等组成的村互助养老理事会,并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将互助养老纳入村(社区)特色工作考核范围。通过收集意见建议,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公示整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为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村互助养老理事会定期评选“热心老年人”“互助使者”等爱老、敬老互助模范,在村里的公示栏张贴他们的先进事迹。“宣传他们是为了鼓励大家都来参与,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汤才万说道。

  “黄柿坪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满足了老年人们的需求,有效破解了农村养老的难题,是郧阳区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的一个生动实践。”罗光林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