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再添新举措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 2022-11-21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意见》的出台,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老龄工作的重视,明确了党对老龄工作的指导,提出了“适老产业”“银龄行动”等具体措施,对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积极作用。

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意见》共分八个部分、24条,主要部署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的老龄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增强老龄社会活力方面,《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意见》呈现一个新亮点,就是强调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要积极地看待老龄社会,积极地看待老年人,积极看待老年生活。不能仅仅把老龄化看成压力和负担,它同时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和新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老龄化到来,如何降低养老压力、发展老龄事业、激发银发经济,需要全盘考虑新时代老龄工作。

提升社区养老能力

记者注意到,此次《意见》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等。

在李宇嘉看来,在完善住房和社区功能方面,应补足养老设施和服务的短板,实现老有所养、提高养老的质量。

《意见》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

“在存量房改造方面,要大规模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李宇嘉认为,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并不意味着远离子女,多数老年人与子女住在同一城市,既能保证获得及时照料,又能满足老年人对于隐私和独立的需求,还能降低养老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符合我国居家养老加 子女赡养的传统,子女和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生活,这是成本最低的养老模式。(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11月27日1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