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不失爱“失能老人”家庭困境调查
发布时间: 2022-11-21

缺乏专业护理,在家照料人手不足,机构数量少费用高……近日,记者实地调查多个失能家庭发现,这些特殊老人的背后,牵连众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如何帮助失能老人提高生命质量,让失能老人家庭拥有更好,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据浙江省老龄办最新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16年末, 全省60岁以上口为1030.62万人, 占总人口的20.96%。其中,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共计76.81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45%。而杭州市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有9.07万人,占老年总人口的5.70%,比往年同期增长4.49%。

失能在家照料,保姆难请,更难留

“保姆不好,把我放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时想去解手,她却已经溜走了。出太阳了,她也不肯推我出门走走。”叶阿婆不停念叨着,眼角的余光瞥向身旁的保姆。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的叶阿婆今年76岁,两年前因为中风导致左半身瘫痪,儿女孝顺给她买了一套小公寓,并请来全职保姆照料生活起居。

说起这个40多岁的保姆,已是叶阿婆家的第三任了。由于不放心老母亲和保姆独处,叶阿婆的2个儿子负责定期送菜过来,几个女儿也轮流帮老人洗洗晒晒,唠嗑话家常。即便如此,还是无法避免叶阿婆和保姆发生口角。

叶阿婆怨保姆家务偷懒,欺负老人。保姆则怪阿婆“脑子不灵光”、“老糊涂”,儿女无奈化身老好人。

“子女都劝我忍忍,说现在请保姆又贵又难。”叶阿婆满腹怨气地说,保姆经常整天让她躺在床上,或者瘫坐在沙发上,更别提基础的护理,连语言交流都很少,生活很苦闷。

平日里,兄妹几人工作都很忙,所以只能请保姆帮衬,尽量抽时间陪伴老人。“老太太一向乐观,即便刚中风那段时间精神头也不错,时不时还和我们说笑。可时间一久,因为长期卧床,笑容少了,话更少了。之后,保姆换了几个,老太太都不满意。”小女儿说。

老母亲的变化看在眼里,兄妹几个能想到的就是多带孩孙去探望,多讲讲过往开心的事情。“有时候,保姆做得不合她心意,老太太就会冲我们发火。上次我被说得实在没办法,就打电话给妹妹,她们过来劝老母亲,我这个老大累点也值得了。”老大说。

老大想起上一任保姆,脾气也不小,要说好话哄着。叶阿婆的大儿子说:“我们也听说后期护理得好,偏瘫是可以改善的,但保姆是外行。”

点评:叶阿婆一家的经历,正是许多失能老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多数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选择请住家保姆。不过,这并不等于问题就此解决。一方面,相比照顾失能老人,保姆更愿意去照顾孩子和全能老人;另一方面,现今市场上的保姆素质良莠不齐,接受过专门护理培训的少之又少,重金花费的照料并不比外行人专业。最后不少都是请了保姆,买了老人一肚子怨,家人还累得够呛。

一人失能,更多还得靠“老伴”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多数失能老人来说,能够真正照料自己的,还得靠“老伴”。

石爱英(化名)家住杭州骆家庄,她爱人今年73岁,已经卧床十余年。60平左右的老房子干净清爽,主卧放置两张床,石爱英睡大床,并排的病床就躺着老伴。虽然儿女孝顺,但她还是选择独自扛起照顾老伴的大梁。

老伴有痰就亲手给他做雾化,夜间转凉就起夜给他添被加衣。为了更好地照顾爱人,她专门跑去医院学习营养知识、,以及各类预防、急救办法,一门心思做合格的“看护兵”。

“老伴的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就算出门我也不敢走远,怕他跌倒、打翻家里东西出事,每次出去也先把他安置好,报纸、水杯、电视遥控器都放在他伸手够得到的地方。”石爱英说。

一次,老伴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入院动手术,石爱英和儿子儿媳三班倒看护。术后老人情况稳定出院回家,新的问题让一家子犯了难:医院里的导尿管该怎么办?尿袋又怎么换?“我们没办法只有叫救护车帮忙,来回几次折腾,儿女的生活也被打乱了。”

虽然长期照顾失能老人,还要承担着家庭压力,但石爱英的心并没有掩上阴霾,艰辛和不易在她的叙述中充满了正能量。她说,以前有空余时间,她喜欢出去跳舞,和舞友切磋两把,结交一些新圈子;现在天天忙家里的事,每天出门买菜成了最大的休闲。“平时在家也跟着音乐扭动扭动,就当跳给老头子看了。”

谈及目前最大的困难,石爱英的脸上露出少有的担忧。72岁的她也日益衰弱,以前双手抱起老伴到浴室洗澡不觉得沉,现在也慢慢感到吃力。她知道长期卧床容易长疮,因为体力缘故,石爱英只能做到每3至4小时给老伴翻一次身。“最担心的就是以后该怎么办,现在我还能动可以照顾他,再过些年恐怕就没办法了。”

点评:

其实,老人生病后,家里人成为“护士”,被迫学着照顾病人的类似现象很普遍。问题在于,这样的“护士”不是真正的护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懂得系统的医学护理知识,也不了解病人在病情每个发展阶段的护理需求。更何况,有老伴的还好,那没有老伴的,又怎么办呢?

:“失能前兆”群体最棘手

针对全省数量并不小的失能老人,除了在家照料,只有极少部分老人有机会进入专业的养老机构进行照料。除了床位本身就紧缺等原因,更大的还得归因于失能老人的“特殊性”。

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他们都表示,当下最急需护理的“失能老人”是老年痴呆早期患者,也称为“失能前兆”群体。这类老人会不定时发病,多表现为脑子糊涂,乱说话,忘性大等,但行动灵活。“一般这种老人,我们都不敢接。万一老人在托管期间出了意外,院方责任很重。这类群体碰到很多,也很棘手。”相比较而言,这些机构更愿意招收那些能走能动的普通老人。

这些老人,严重的,只能送医院,不严重的,只好在家,由家人或者保姆照顾。“就算我们肯收,这些人的费用也相对比普通老人要高出很多,不是一般的家庭,都不会选择来”,一位业内人士说。

点评:

现在的养老机构,本身就面临着“僧多粥少”的现状,失能老人的特殊性,就更让这些社会养老机构无暇顾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可能是“失能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最终出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