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老人有了贴心“小棉袄”
发布时间: 2022-11-21

天山网讯(记者柳鹏 王智冰 张玲报道)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额敏县额敏镇阿格勒克路社区85岁的回族居民马富兰自豪地说:“我可不止一个丫头,还有马丽、唐俊霞。”

马富兰说的这两个丫头是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马富兰患有白内障等多种疾病,与其一起的女儿黄红梅是肢体三级残疾。身体的病痛和家庭的重压,一度让心情郁闷。这时,马丽、唐俊霞走进了马富兰的生活。“她们像自己的丫头一样帮我干家务,陪我聊天。我不舒服了,她们还找服务中心的医生为我

看病,我现在觉得日子有盼头了。”马富兰只是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社工给特殊家庭老人生活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

去年11月,额敏县成立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利用上级拨款和县财政配套资金42.4万余元,通过购买服务、公益

创投等方式,在额敏镇阿格勒克路社区、文化路社区试点推出服务项目。服务项目针对社区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高龄空巢、孤寡失独、重病大病、低保特困、残障失能等特殊家庭老人。服务模式为职业社工+社区医护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服务队。

社工与老人结成“代理儿女”后,定期到家里走访,为老人整理家务、送医送药、心理疏导等,让他们享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些老人,记录下“代理儿女”们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孤寡困有助:急事难事得化解

“我的丫头们来了,快进来坐。”5月5日,阿格勒克路社区81岁的哈萨克族孤寡老人那黑玛·坚尼见到社工王敏、杨莉高兴地说。同王敏、杨莉一起来的还有服务中心主任马丽。

“阿姨,这是政府提供的4月份服务券,您看不清背面叫餐电话,这次把字写大了,您现在能看清吗?”

接过服务券,老人瞧了瞧说:“这下看清了!”

“还有,这是我们服务中心社工为您捐助的500元看病钱……”

马丽说:“上次入户中,得知老人要住院治疗高血压,缺500元,今天就给老人送来了。”

看到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丽将100元服务券和500元钱放在了固定的位置。和往日一样,她们先对家中电、气、水逐一查看,帮助老人梳头、整理衣物、打扫卫生,商讨解决老人生活困难问题,还提前计划老人生日那天的活动内容……屋内不时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我老了,有高血压、脑血栓,晚年有这么贴心的丫头来照顾,高兴得很……”那黑玛·坚尼老人满脸笑容,不停地说自己有福气,家里遇到的急事难事都让丫头们解决了。

据马丽介绍,服务中心社工以女性为主,共112人,其中职业社工6名、社区医护人员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志愿者100名。社工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视,为老人发放每月100元的服务券。服务券上有服务中心主任、送餐餐厅、医护人员、家政服务的电话,可支付老人平时需要的送餐、生活用品等费用。只要老人打个电话,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服务。

空巢寂有陪:儿女不在心不空

“儿孙俱在外,膝下无天伦。”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68岁的额敏镇文化路社区居民热思江·哈那比亚,两个女儿在外地,老伴去世后,每天少言寡语,以泪洗面,很少与外界接触,是典型的空巢老人。

今年年初,老人不幸摔伤右手,导致骨折,对她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都很困难。这时又没有子女陪伴,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得知老人情况后,服务中心社工丁奇、于月荣常到她家里,帮老人洗澡、做家务,为老人代购生活必需品。服务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边晓萍、刘晓霞常去老人家里探望,陪她聊天,讲县上发生的新鲜事,老人身体不适时,帮老人买菜做饭,陪医送药。慢慢地,老人的精神得到了慰藉,也开始和邻居来往了。

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为让热思江·哈那比亚彻底振作起来,边晓萍、刘晓霞将老人生活重心逐步转移到休闲娱乐上,和老人一起打牌、听音乐,做简单的运动。天气转暖,热思江·哈那比亚常到社区活动中心,与老人一起聊天、打牌、健身。在这里,看到别的老人跳着欢快的广场舞,热思江·哈那比亚忍不住也跟着音乐跳了起来,开心的她竟忘了自己的手还没完全康复。如今,热思江·哈那比亚面色红润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丫头边晓萍、刘晓霞让我走出了家门,现在有这么多老年朋友,我感到不孤独了。”

边晓萍说:“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子女从物质上是解决不了的。像热思江大妈这种情况,我们会尽己所能抚平她心里的空虚。”

据了解,自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边晓萍、刘晓霞等4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10名心情郁闷的老人解开了心结,开始乐观生活。

残障病有医:坐在家里可看病

“田阿姨,血压不算高,低压90,高压140,控制得还可以。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社区医生古丽帕·吾拉西对文化路社区72岁的居民田青芝说。

田青芝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宋松山相依为命,母子身体机能衰退,每月仅靠低保金生活,是重点服务对象。

今年以来,古丽帕·吾拉西根据田青芝老人血压高、宋松山低压高的症状,每天一个电话,指导他们母子按说明服药。定期上门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送《高血压预防知识读本》和高血压治疗药。每次检查后,她总会与老人唠唠家常,帮助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原来我一直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有古丽帕·吾拉西医生,我就放心了,她像我的亲闺女似的!”说起现在的生活,田青芝老人很是欣慰。

在文化路社区,不仅是田青芝,86岁的侯传良也对社工赞不绝口。

侯传良听力弱、肠胃不好,66岁的妻子高玉梅双目失明、体弱多病,儿女在外,身边无人照顾。社工王晨常去探望,社区医生帕提玛·买买提克上门义诊、送药,老人身体状况渐渐有所好转。王晨得知夫妇俩吃不了餐厅送的抓饭、拌面,想吃清淡的和易消化的食物,当天就为老人换了一家送餐的餐厅。吃到可口的饭菜,老人很开心。王晨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都会尽力去做,让老人满意。”

……

“人老了,如果家中无人照顾,老人在家中有个啥事都不知道。现在,服务中心让社工这样常走常看,老人的难事会随时解决。”阿格勒克路社区党工委书记呼秀兰说。

据额敏县民政局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周保庆介绍,“代理儿女”制实行半年多来,已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今年有望在全县推广,让更多特殊家庭老人老有所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