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推行“四种模式”实现养老服务多元供给
发布时间: 2022-11-21

推进“公建民营”模式

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工作,全州12县(市)均开展了“公建民营”改革,引进、培育吉林幸福里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国投健康(贵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柯瑞康养等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11家。全州投入使用的68家公建养老机构中,有52家已开展公建民营,市场运营养老床位数占比总床位数达64%。柯瑞康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和3家兜底养老机构,总运营床位1161张,入住率达70%。

试点“机构带站”模式

在都匀、福泉、罗甸试点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品牌化、规范化、连锁化运营,拓展提供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行、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能力。目前,全州现有“机构带站”试点6个,均实现社区服务站服务能力和覆盖率双提升。

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贵定县盘江镇新街社区试点推进互助养老,统筹养老项目资金,盘活村(社区)闲置资产,支持建设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推进村(社区)建立养老互助组织、协会,建立自治组织运行章程和工作机制。采取政府奖补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筹集运行经费,提升站(点)运行活力。

推动“医养结合”模式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全州现有内设医疗机构或独立卫生室的养老机构15家,签订医疗合作协议的养老机构63家。设置老年病科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8家,228所乡(镇、社区)卫生院建立了中医馆。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平塘县综合福利院获评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内设县中医院康养分院,运营床位150张,配备医护人员74人,2019年来,该院为老年病人提供康复治疗和体检服务2500余人次,收治住院老年病人500余人,门诊病人1000余人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