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出台第五轮敬老模范乡(镇)创建标准
发布时间: 2022-11-21

今年,巴中市精心组织,积极行动,突出五项重点,制定61项标准扎实开展第五轮敬老模范乡(镇)创建活动。

注重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和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组织体系,由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制定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及其创建标准;县(区)政府统筹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合力推进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

注重协同联动。坚持县级敬老模范村(社区)创建先行,市级敬老模范乡(镇)与省级敬老模范县(区)同步推进的原则,以乡镇、街道为单元,以村、社区为基本细胞,进一步细化创建活动方案和具体措施,建立敬老模范创建工作协同联动机制,让敬老模范创建活动的末梢神经动起来。

注重保障供给。各县(区)切实将敬老模范创建工作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保障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县、乡两级分别成立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创建活动宣传动员,党政领导带头参加重要老龄活动,协调解决重大涉老问题,鼓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发展敬老事业。

注重督查落实。建立健全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由老龄委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敬老模范创建工作,老龄办及时跟踪创建工作的进度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敬老模范创建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健康持久地开展,不断提升敬老模范乡(镇)的创建水平。

注重特色培育。宣传教育根植于基层,全面推行社会公德、孝亲敬老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教育和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老龄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积极探索推行基层老年协会、老年体协、老年学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提升老年自治组织的能力与活力,拓展老年协会在服务体系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老年不断拓展,全面兑现落实80周岁及以上高龄津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逐步延伸,精准扶贫全部纳入保障政策“兜底”。构建“1+n”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组建由村(社)干部、党员、医务人员和老年协会会员参与的老年服务队,采取低龄帮高龄、健康帮体弱、富裕帮贫困、子女在家的帮留守等方式开展互帮互助,让农村留守(空巢)老人随时有人探访、有病及时治疗、有难及时解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