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失能失智老人养老
发布时间: 2022-11-21

《中国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失能近4000万。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6168万和9750万;我国失智症患者约1000万,且每年快速增长。,我国有长期照护需求的人口至少达到6000万至7000万人,影响面涉及2亿多人。失能失智风险已成为国家风险,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也日渐紧迫。为此,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在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中,应多加关注失能失智老人群体,为他们提供长期的、高质量的养老照护服务。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人专管,即无统一的长期照护管理机构;无章可依,即无长期照护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条文;无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费用筹集渠道;无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相关产业;严重缺乏从事长期照护的人员队伍,严重缺乏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及服务设施。

董恒宇委员指出,建立财政资金扶持机制,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家庭特别困难无法支付护理费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基础性护理服务。建立和推行政府扶持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尽快开展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为解决长期护理的费用问题提供制度化保障。同时,健全服务网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尽快编制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制订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市、县、镇、村多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施居家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培训、示范和统筹规划,统筹开展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黄昌元委员表示,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残疾人群体中的养老问题,这些老人因为身体残疾或者精神疾病等原因,生活更加困难,需要长期的照料护理服务。他建议,将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顾护理费用列为政府重点补助或纳入医保范围。同时,重点培养老年人护理人才,将长期照护专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统,设置初中高级别教育体系,提升护理人才的技能和素养,给他们职称待遇,解决人才急缺的问题。

高友东委员则支持制定以家庭为根、社区为本、基层治理为重的长期照护社区计划。按照“就地老化”“长期照护在地化”的政策规划思维,长期照护体系既要向前延伸,做好失能失智预防,又要向后延伸,做好临终关怀服务。规划、设计能够提供不间断、多样化照料服务的新的社区长期照护治理体系,建立理念上可衔接、实践上可操作,各类服务相互联系的机制和体制。长期照护服务在社区落地,须设立一整套首尾相接的完整工作程序和管理秩序:一是全面收集和分析失能失智老人的各类数据,二是核算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成本,三是配置支持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递送系统,四是建立社区长期照护管理中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