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节日健康科普系列之饮食误区篇
发布时间: 2022-11-2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吃粗粮吃的越多越好吗?

人们吃的主食越来越精细,基本上都是精白米、精白面等,所以营养学家提出了“讲 营养吃粗粮”的口号,如今粗粮的好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粗粮包括精米白面以外的谷类和豆类,如小米、玉米、荞麦、燕麦、高粱、大豆、绿豆、蚕豆等等,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肠蠕动和排便, 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富含的植物化学成分有抗氧化、预防动脉硬化、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作用。但许多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粗粮吃得越多越好,甚至一天三顿都吃粗粮,这种观点也是不科学的。

精白米、精白面反复碾轧加工过程中,许多营养成分都会损失掉,长期吃精白米面,会引起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另一方面,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减弱,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 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吃粗粮过多不但口感不好,还会增加胃肠负担,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粗细搭配,粗粮细作。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粗粮摄入量是每天 50~100 克,太少或过多都不好。老年人吃粗粮最好粗粮细做、巧做,尽量蒸煮,少油炸,如窝窝头、豆包、杂粮粥等都是非常好的做法。

老年人不敢吃鸡蛋?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 卵磷脂等,但蛋黄中胆固醇非常高,所以有些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敢吃 鸡蛋,特别是蛋黄,唯恐胆固醇超标。

鸡蛋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从而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鸡蛋的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脂蛋白,其中有“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含有“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 ,所以鸡蛋的脂蛋白本身可以互相制约,互相抵消。只要适量摄入,不仅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反对人体健康有益。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类摄入量为 25~50 克,约半个到 1 个。健康老年人要坚持一日一蛋,有胆固醇轻微升高者可吃半个,并注意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水平。

老年人多喝鸡汤,不需要吃鸡肉?

鸡汤历来被人们当成是营养佳品,有的老年人觉得身体虚弱或疾病恢复时习惯用老母鸡 炖汤喝,以此为补,还有的认为鸡汤的营养价值比鸡肉高,只喝汤把炖过的鸡肉弃之不食,这些做法很不科学。

鸡汤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中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汤中,包括一些蛋白氨基酸、矿物 质、维生素、脂类等,但鸡汤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尤其是老母鸡炖出来的汤,脂肪 含量更高,嘌呤的含量也很大,客观上来说并不营养。而鸡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鸡肉炖的很烂,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说鸡汤的营养价值和鸡肉比起来大为逊色。想要摄取 更多的营养,应该吃汤里的鸡肉,适当喝一些汤,才是科学有效的滋补方法。

适量的喝些鸡汤可刺激食欲,但将鸡汤当成补品天天大量食用,就会对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痛风、高血脂、高血压、病、胃酸过多、胆囊炎和胆石症等患者不宜 经常食用。

喝骨头汤补钙?

传统的饮食观念认为“吃什么补什么”,还有民间流传着“多喝骨头汤就能补钙”等说法。真的是这样吗?骨头中含钙量高,就由此推断骨头汤可以补钙,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骨头中的钙,性质非常稳定,溶解性差,只有非常少量的钙能溶解到汤里,而且骨头中的磷

酸钙在人体吸收率低,还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 d,加上骨头熬汤时骨髓中的脂肪溶解到汤中,会妨碍钙的吸收。所以单纯靠喝骨头汤达不到补钙的目的,骨头汤不是补钙的最佳途径。

在熬骨头汤时,加点醋,有促使骨钙溶出的作用,尽量把骨头剁成小块,能增加骨头汤中钙的含量,但喝骨头汤只能作为补钙的一种辅助手段,老年人发生率高,切莫为骨头汤补钙的传言所误。

长期素食能长寿?

民间经常传有“吃素能长寿”的说法,在日常中确实有些老年人坚持长期食用素食,很少或几乎不吃荤食,还有些老年人为了减肥,达到“有钱难买老来瘦”的目标,或者有些高血压老年患者为了防止血压升高,坚持禁荤,长期吃素,这些实际上是不智之举,对身心健康有害。

从营养学方面讲,在多数情况下,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合理的营养应该坚持荤素搭配,平衡膳食,使人体营养摄入全面,从而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人体必须每天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老年人如果单纯长期素食,会导致人体的营养失衡,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反而会加快人体衰老的进程。除了素食品,动物蛋白质也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价值极高,属于优质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长期吃素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蛋白铁难以吸收,而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铁吸收率较高,吃肉类是机体摄取铁元素的重要途径。另外,植物性食物中的锰元素人体也很难吸收,肉类食物中锰元素虽少,却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吃肉类也是摄取锰元素的重要途径。

因而,“吃素能长寿”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老年人不宜长期吃素。当然老年人吃荤食也要注意节制,不可暴饮暴食,合理膳食,才是健康之根本。

常吃剩菜剩饭好吗?

不少老年人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剩菜剩饭常常舍不得扔掉,还有的习惯烧一次菜吃三四 天,他们一般认为剩饭菜只要不变质发馊,吃时再加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 全不对的。剩菜不仅丢失了许多维生素,而且会产生大量致病的亚硝酸盐。绿叶蔬菜中都含 有不同程度的硝酸盐,烧熟的菜放置过久,菜中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为亚硝酸 盐,烧好的菜放置过久,维生素也会损失很多,要是回锅再热,会再受到损失,所以隔夜菜 尤其是绿叶菜,不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所以老年人不易常吃剩菜剩 饭,一定要食用新鲜卫生的食物。

但我们过日子,即使计划的再好,也难免会剩下,如果剩下了 ,怎样吃才健康呢?原则上是剩荤不剩素,尤其是绿叶菜、凉菜尽量当顿吃完。剩菜保存条件也一定要格外注意,凉透后应立即放入冰箱。不同剩菜,一定要分开储存,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还需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能在 5~6 个小时内吃掉。回锅加热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剩菜在冰箱里储存,吃前一定要高温回锅,因为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米饭、馒头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因为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素,这些有害物质在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

吃汤泡饭,这个习惯好吗?

有的老年人喜欢吃汤泡饭,这样既简单方便,又饱了肚子。其实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天长日久,会造成胃病。吃汤泡饭跟吃饭时喝汤不一样。喝汤可以增进食欲,输入水分,并不影响食物的咀嚼过程,而吃汤泡饭减少了咀嚼这个环节。人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被磨碎,并经舌头的搅拌,使食物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然后吞咽入胃。唾液淀粉酶在近于中性的环境里可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食团进入胃后但尚未被胃酸浸透以前,唾液淀粉酶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如果食物不咀嚼就进到胃里,增加了胃肠的负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不容易被彻底吸收,时间长了,当然免不了胃病。

老年人一般都要求清淡少盐饮食,汤泡饭里的菜汤含有更多的油、盐,老年人多喝菜汤无益处,常吃汤泡饭也是一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