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89岁老人登报求职杭城也有不少银发上班族
发布时间: 2022-11-21

“一周能工作20小时以上。还能做清洁、轻松的园艺、diy和任何事。把我从闲死中拯救出来吧。”前段时间,一位89岁英国登报求职一炮而红,多名老板向他投来橄榄枝。而在杭城,也有不少“银发上班族”。他们为什么选择退休后“再就业”?心理医生对于这一情况如何看待?本期“感情事”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六旬老大爷做起“城市美容师”

家住江汀社区的姚大爷今年66岁,老家在桐庐,自8年前刚来杭州时,便在社区做起了“绿化工作”。

“老伴儿来杭州,是为了带孙女,我一个人老家太孤单,就跟着一块儿来了。”姚大爷说,原先他和老伴儿在农村务农,没有退休金,现在看着儿子媳妇两个人要负担起一家五口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让这小两口这么辛苦,很过意不去,所以我就在社区找了份工作。”

姚大爷介绍,他每天的工作包含种花草、修剪树枝、清理楼道等等,每周休息一天。“我们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但看见社区因为我们变得更加漂亮、整洁,心里很高兴。这样既为子女减轻负担,又做了回‘城市美容师’,何乐不为?”

妇女主任返聘成院长

李万珍曾做过调解员、妇女主任、村长,退休后一年便被返聘到下沙社区的院担任院长。“几十年来的,让我比较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擅长跟他们沟通,所以大家都推荐我。”

现在,李阿姨的生活每天都特别忙碌,养老院的大事小事她都要管,但她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这儿的老人,年纪大的把我当做女儿,年轻一些的把我当做姐妹,经常拉着我的手话家常,情绪不好找我絮叨、头痛脑热也都会告诉我。”

“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李阿姨不时会请医生到养老院给老人们会诊,还会找戏团给大家唱越剧。李阿姨说,每次她跟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她心里都很安心、满足。

“要不是有这份‘工作’,我不会像现在这么快乐。所以别看我为这些老年人提供服务,其实我更需要他们。”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退休后当上“银龄管家”免费刮痧

今年68岁的莫善炳,曾任主任,也曾在区民政局工作过,现在他担任运新社区“银龄管家”主任,负责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教育工作。

“之前生过一场大病,一位老中医师为我刮痧,才使病情好转。感悟到健康就是幸福,因此我也向他学得一手刮痧技术,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免费刮痧。”

每周六,在运新社区总能看到莫叔叔一个个地为居民们刮痧的场景,他们中有因为肩背痛来的,有胃不舒服的,还有感冒的,都来求助莫叔叔。

莫叔叔还经常为居民讲解保健养生课。讲得多了,莫老还把自己的保健养生心得编印成书,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老年朋友,以增强讲课效果。据估算,多年来,他为慕名前来的居民朋友免费刮痧治疗,足有多人。

老人“再就业” 需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记者也就此采访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陈斌华,陈医生说,老年人害怕被忽视,工作能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有种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感觉,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愉悦。这些“银发上班族”其实更多想的是用工作来向社会证明:我还不老,还充满活力。

但陈医生同时也强调,老年人要做“银发上班族”,最好对所做工作有所选择。从体力方面讲,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衰退,所以应选择体能负荷小、节奏强度小的工作。

从智力方面来讲,体现人的个人阅历、知识积累等“晶态智力”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稳定不变;而他们的“液态智力”则会随年龄增长萎缩,不能很快接受、处理信息,反应速度比过去迟钝。因此老年人可以选择与原先工作相关,不需要接受太多新鲜事物,处理过程简单,压力小的工作。

同时,老年人“再就业”之前,子女最好提前帮他们练习一下工作的内容,告知一些,以免老人第一天因不适应、做不好,而产生挫败感。(每日商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