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特色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1-21

如何更好地为困难、空巢、高龄、失能、低保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给老人们带去贴心帮助,成为老人生活的打理者、身体健康的守护者、心灵情感的倾听者,是养老事业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海东市平安区化隆路日间照料中心,84岁的卢帮英老人已经在这里接受服务4个年头了。中心不仅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子女外出打工照顾不便等困难,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让老人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

不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近年来我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措施。

2016年以来,我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约8.2亿元,用于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和省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为解决空巢、高龄、失能老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海东市、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先后被民政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地区,实现了城乡统筹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其他州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年均服务30万人次左右。为满足农牧区困难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和就近就地养老心愿,2017年全省六州全面推行农牧区困难老年人代养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新路子。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今年78岁的空巢老人朝毛身体状况差,眼睛看不清晰,走路也不太方便,刚察县正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月定期上门给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测量体温,细心照顾老人。服务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老人。老人拉着服务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政府、感谢你们,你们把我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非常谢谢!”

因为养老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了养老创新模式带来的便利,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幸福,养老服务难点堵点问题也在不断破解。在城市养老方面,为解决老年人“一饭难求”问题,西宁市构建了五级助餐送餐配餐体系,打造了“十五分钟”服务圈,为全省城市养老高质量发展提供“西宁养老模式”。在农村牧区养老方面,全省村级老年幸福院建设有序开展,青南地区的养老敬老机构建设资金逐年增加、设施明显改善。

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用建设“大力度”换养老“舒适度”,治多县四所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90%,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培育培养本地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人员,探索建立了具有牧区特色的居家养老“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农牧区服务点多线长服务半径大,服务管理力量薄弱的难点,为全省农牧区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治多养老模式”。

老人们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省民政厅供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