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mi新民网今年元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
发布时间: 2022-11-21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年元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居家照护纳入医保走进立法视野。昨天,医疗民办非企业机构上海康静护理站在静安寺街道启动运行,“居家康护,医保买单”渐次扩大至非试点街镇。

图片来自网络

居家康护

深度老龄化的现实需求

5年前,本市出现第一个专门提供居家康复照护服务的民营专业机构“福寿康”。这个专业机构出现的社会背景,是深度老龄化的现实需求。5年来,申城老龄化程度持续深化,而中心城区的老龄化程度尤为显著。

截至2015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逾400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28.8%。同时,本市约有2万张以医疗为主的养老护理床位,加上各个养老机构的床位,“十二五”末本市实际拥有各类养老床位12.6万张。即使现有养老机构床位全部提供给高龄老人,仍有约85%的高龄老人必须留家养老。同时,沪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约25万人,老年护理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静安区老年人的突出健康问题是:自理功能障碍18.33%,抑郁14%,慢性病70.1%,认知功能障碍18.8%。其中,失智失能老人的主要康复需求涉及:上门护理51.4%,定期体检32.2%,健康档案20.2%,康复性服务19.2%。

“为了满足为老服务需求,静安寺街道引进了福寿康,经过半年多筹备,福寿康通过主管单位静安区卫计委的前置审批许可,护理站开始运行。”福寿康负责人张军说,“居家康护,医保买单”由此在静安寺街道成为现实。

从试点到法定

需求评估制度全市统一

福寿康在申城落户的最初两三年里,价格,一直是专业居家照护运行发展遭遇的关键问题——如收费低了,公司难以为继;如收费高了,老人们承受不起。当时,不少基本护理项目,如果老人住院,就可享受医保,但如果在家里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却不能由医保支付。事实上,只有让居家护理的一些基本项目也能享受医保,才能让更多老人“付得起”。

2013年底,本市启动了居家护理医保买单的试点。当时“老年护理保障计划”在6个街镇试点:杨浦区控江街道、五角场镇,闵行区莘庄镇、江川街道,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塘桥街道。根据医疗评估,护理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参照家庭病床的支付办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标准”涉及近30种基础护理项目和常用临床护理项目。今年元月,上海市立法明确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照料需求评估制度”,对具有照料护理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照料护理等级。

专业护理站

实现社区居家医养融合

哪种养老方式,更受老年人欢迎?居家养老。怎样的居家养老,更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医养结合。居家康护,医保买单,谁来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实现医养融合?专业护理站。

“实践表明,社区内的专业护理站,最能胜任居家照护的现实需求。”张军说,一方面,医保支付减轻了老人的支付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护理更有效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今后,在静安寺街道,以护理站为中心,整合社区医院和辖区内的二甲以及三甲医院资源,通过“医-护-养”联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就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医疗服务,老年人不必离开熟悉的家庭与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康复护理服务。

居家照顾 医保买单

受益对象:具有本市户籍,年龄70岁以上,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服务频次:根据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评估,分为三等级:轻度,每周上门3次;中度,每周上门5次;重度,每周上门7次,每次护理时间1小时。

费用:医保支付比例为90%,个人支付比例为10%。

申请方式:老人或者家属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原件、至老人所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递交申请。

(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