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调查读者互动数据说话6月26日起,上海正式终
发布时间: 2022-11-21

广调查

读者互动 数据说话

6月26日起,上海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今后老年人乘地铁公交也需买票投币或者购买“保通卡”。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上海市对老人补贴制度的调整。老人虽然不能免费乘公交,却可以用补贴费买“保通卡”,在非上班高峰时段无限制次数搭乘公交。

这项举措到底怎样?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市民,有老年市民表示虽然没有以前方便,但对于出行不多的老人来说也许更划算。

广州市人大代表叶雪文对此做法表示了肯定,但也认为应综合考虑财政成本和真正用于便利市民公共出行的实际成效。

文/广州日报记者陈庆辉(署名除外)

为了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上海针对沪籍老年人把“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6月26日起,上海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今后老年人乘地铁公交也需买票投币或者购买“保通卡”。

据悉,上海已实施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如下:65~69岁每月获75元;70~79岁每月150元;80~89岁每月180元;90~99岁每月350元;100岁及以上每月600元。

新政后,老年人今后可以通过购买“保通卡”,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全天无限制次数乘坐上海市除行驶高速公路线路、机场线、旅游线及磁浮线外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保通卡”是“保险交通卡”的简称,是一款纯商业行为的保险产品。该卡保费按年缴费。卡的月保费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为两档,70~79周岁,每月保费为150元;80周岁(含)以上,每月保费为139元。对比相应年龄段获得的津贴,基本持平或略有盈余。

上海老年人:出门少拿补贴更划算

刘奶奶今年80岁了,腿脚不方便的她,平时都很少出门。她的老年乘车卡之前一直借给不到70岁的妹妹用。“现在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取消了,但我可以领180元,很不错。我以前不乘车,拿着免费乘车卡也是浪费。虽然我家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有了补贴还是好的。”刘奶奶说,她的妹妹今年也70岁了,到了可以领取免费乘车卡的年龄,但这项优惠取消了。虽然还可以购买保通卡,但她的妹妹没有买保通卡,“她出门也不算多,一个月交通费也花不了150元,觉得拿补贴更划算。”

丁奶奶今年70岁,因为身体好,她经常坐公交地铁到处转转,但她很注意出行时间,“有的老年人自觉上下班时间不乘公交,有的老年人上下班时间也要乘。影响人家正常上下班了。”新政策出台了,我们有补贴,也不吃亏。丁奶奶说,她用惯老年卡了,虽然现在多了笔收入,可是总觉得没有那么方便了。“这个还是得慢慢习惯。”

广州市人大代表:应综合考虑成本

广州日报讯(记者刘冉冉)改公交老人卡为综合补贴,适不适合广州?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叶雪文的看法是:“应综合考虑财政成本和真正用于便利市民公共出行的实际成效。”

一方面是财政成本。按照叶雪文的推算,目前,广州老人公交出行优恵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财政付费,广州每天公交客运量约1300万人次,老人客量占比约10%,按票价2元计算,为每月7800万元;如果全部老人发补贴,以140万老人(援引自《2014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每人每月平均发补贴100元计算,预计需财政支出1.4亿元。这样一比,就是直接增加了近一倍财政费用。全年财政至少需增加7亿多元。

另一方面是高效出行转化率。叶雪文举例说,她经常见到老人家在早高峰乘公交去买菜,由于有公交卡的便利,他们几乎都是“乘车去、乘车回”,这从敬老和鼓励公交出行的角度来看原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中也确实增加了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若基于高效出行的角度,改老人卡为综合补贴或给错峰出行的老人一定优惠,将更有利于公交出行的普惠。

综合来说,叶雪文认为上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广州如要参照此做法,前提条件是财政须增加投入,以及错峰高效出行方案的制定。

调查:

受访者称应广泛征求老人意见

文、表/广州日报记者余骏扬

对于上海这项新举措,本报进行了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共收到1048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这项举措普遍持正面态度。有不少受访者在“其他”选项中补充,希望老人免费乘车能够按上下班时段区别收费,或采用其他类型的补贴。然而,仍有近两成受访者认为这种改变会对老人造成不便。在本报的全媒体平台上,不少粉丝表示赞成补贴,可能因此有望改善拥堵的高峰期交通,老人也可能更希望有钱在手。但也有粉丝持谨慎态度:“应广泛征求老人意见,不要草率决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