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
发布时间: 2022-11-21

据淮北新闻网报道,“预计到2020年底,淮北市60周岁以上老人将接近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超过18%,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30%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十三五”淮北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上的一组数据显示,淮北市老龄化形势严峻,深入推进老龄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

《规划》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生活消费等各个层面提出了养老服务目标,淮北市将用五年时间,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

社会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开展

老有所依,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石。根据规划,除了进行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外,淮北市还将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有效补充。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未来一段时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淮北市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淮北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降低高龄补贴年龄,提高补贴标准。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照料护理,标准按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确定。

养老服务: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淮北市巩固家庭养老传统社会基础,强化赡养责任,强化成年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义务,鼓励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鼓励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老年人短期入住床位,制定完善带薪休假政策,为子女照顾父母提供条件。

按照规划,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全市普遍建立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体系。到2018年,全市规划建设1所小区嵌入式、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长者照护之家”。到2020年,在城镇,推进县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中心、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在农村,建立高龄、留守等老年人探视走访网络、居家老年人互助服务网络、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住养和照料护理网络“三个网络”建设;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成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

健康支持:设老年病科医院有望增多

规划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也可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不低于30%,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支持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

淮北市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力争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立1个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1个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园区)、4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10个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消费生活: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着眼于老年人生活、消费、学习,淮北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在打造城乡老年宜居生活环境方面,规划提出,加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改造,对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贫困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在城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

同时,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建立养教结合学习点,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到2020年,95%的镇(街道)建立老年学校,5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立老年学习点。市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平方米,县(市、区)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0平方米。

老年人参与社会事业同样得到有力支持。按照规划,淮北市将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纳入各级人才队伍总体建设规划,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脱贫或致富。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力争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5%。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