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老龄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1-21
  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动对“老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新时代国家战略的认识,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养老服务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老龄社会发展”论坛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华东师范大学文军对社会发展研究进行了社会学反思,指出了20世纪末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危机,并对发展议题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南京大学童星回顾了民生思想和民生实践的演进历程,强调要确立民生理念并将其操作化为民生实务的五大领域,即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和养老。他还强调,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民生建设应由为民办实事上升为国家建设的基本方略。江西财经大学李春根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地区的致贫机理,并提出了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治理的治理路径。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认为,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养老保障与服务资源的配置力,养老保障与服务资源的资源配置力受到需求者的自理状况所决定的需求力、需求者的收入状况所决定的承受力、需求者的满足状况所决定的获得力的影响。
 
  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
 
  “未富先老”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尽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北京师范大学郑雄飞基于身份和空间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社会保障权利的结构演化,基于权利结构和拓扑转换视角评估了中国当前社会保障的便携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勤指出心理救助是全方位开展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志愿服务组织在心理救助中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西北大学吴玉锋认为商业养老保险购买行为存在阶层差异,社会互动显著地促进了城乡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行为,且扩大保险购买行为的阶层差异。广西师范大学肖富群梳理了“老漂族”现象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王超群提出了低保制度瞄准效果改善的方法。内蒙古大学白维军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从配套措施到治国重器、从二元分治到城乡统筹、从效率优先到公平共享、从单项突破到协同推进的发展,这呈现了社会保障的想象力。南京大学严新明认为生命周期中阶段性权益会对老年阶段产生影响,如养老保障权益,必须在养老金方面有所体现。首都师范大学龙玉其认为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要解决好社会保险福利化、社会保险基金平衡以及企业负担三个理论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张亚飞简要论述了近百年来中国近现代劳工养老保险法的变迁过程。郑州轻工业学院代志明认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成本分担责任模糊和成本转嫁会进一步诱发“改革疲劳”。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老龄化的前提条件
 
  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是化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有效途径。辽宁大学边恕认为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是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构建良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西南财经大学胡秋明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经济产出为中心,坚持养老保障体系的“内协调”和“外适应”。西北大学翟绍果基于人口、老龄与健康的问题逻辑,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政策与医养护融合的制度选择。河南大学凌文豪指出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是保证城乡均衡受益的基本原则,而且是城乡居民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基石。华中农业大学田北海指出子女流动对农村老人家庭养老支持存在显著影响,不同子女流动模式对农村老人家庭养老支持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西安交通大学封铁英指出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容性、实现养老资源提质增效与公平分配,是政府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河海大学黄健元分析了2015—2018年江苏省老龄产业发展情况。湖南师范大学孙建娥指出养老服务标准化对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作用越来越凸显。长安大学杨斌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老年生活的需要与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西北大学聂建亮指出农村幸福院在农村的发展是一种嵌入式发展,且是一种双层嵌入。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老龄社会未来发展的主题,新的主题必将带来学界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进一步理论探讨和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