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探索“嵌入式”模式破解养老难题
发布时间: 2022-11-21

“爷爷,来,把鞋子脱了,先泡泡脚。”上午10点多,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泉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楼的休息厅,宽敞的沙发,舒适的浅色被子,新购置的足疗机,几位老人安详地躺在沙发上,享受着工作人员带来的足疗服务。据介绍,泉河日间照料中心是一家集“养、医、学、乐、为、 教”为一体的“嵌入式”日间照料中心,而这也是阜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阜阳市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为老人解决“生活缺助、安全缺护、健康缺管、精神缺通”的难题,逐步缓解了“老而无休、老而无安、老而无欢”的养老矛盾。

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

阜阳市致力于探索“嵌入式”养老新道路,大力推进机构养老项目建设,已建成阜阳市夕阳红老年公寓、阜阳市颍泉区车站夕阳红老年公寓、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养老服务中心、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白行夕阳红老年公寓、优雅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百善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这些主要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以让老年人在不离开自己社区的环境下,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一实践的开展,在社区建立起了更加亲民的养老服务机构,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同时,阜阳市夕阳红老年公寓针对服务站点老年人统一开展照护需求评估。对于高龄、失智、失能老人,机构在尊重家人和子女意愿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别提供常规护理、特别护理、全程护理等服务,让这些老人在养老机构亲情化、专业化的服务中,安度晚年时光;对于那些身体条件好、精神状态佳的老人,养老机构采取灵活机动的服务方式,尊重他们各自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他们想回家与家人团聚时,就护送他们回家,想回养老公寓时,就热情接他们回来。这样不仅让老人享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也让老人的子女得到喘息和放松。通过可以铺在老人床上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服务人员可以根据24小时不间断地监护老人身体状况传回的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老人得到实时呵护与服务。这也使得养老服务全程可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服务对象因人为因素造成身体伤害。

多点发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自从有了日间照料中心,解除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住在这里,不仅吃喝不愁,还可以享受到精神慰藉。”颍州区泉河社区81岁的周大娘开心地说。由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单纯依靠家庭和子女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颍州区结合实际,整合辖区资源,推出了不同于居家养老和养老院的一种新型社区养老模式。

记者获悉,阜阳市是全国第三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先行探索、重点突破、作出示范。构建“五个强化”,即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政策支撑、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养老产业发展; 做好“四保障、四提升”服务工作,即向居家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农村老人倾斜,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智慧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医养结合水平;搭建市、县、街道、居家四级平台建设,让老人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整体提升。

阜阳市民政局福慈科倪文宝介绍道:“阜阳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64个,社会办养老机构76个;养老总床位64万余张,其中护理床位占比 32.78%。养老机构内以设医疗机构、签约医疗服务等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3%,建立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目前,已有18.04万老年人领取高龄津贴,3.84万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补贴,0.68万失能老年人享受护理补贴,老年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细致服务

席学山、焦红英夫妻二人经常在早餐后到颍州区莲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儿俨然成为他们第二个家。席老在中心逢人便说:“这比在家中温暖,以往都是吃过饭就在家中坐着,我们看看电视、电视看看我们。自从中心成立以后,老邻居、老兄弟姊妹又能聚在一起、唠唠嗑,还能做一些简单康复锻炼,每天到这里已经是一种习惯。”

百善源莲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沙学刚介绍说:“我们通过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数据监测、助浴等服务。依托该平台的建设,中心将进一步拓展自身服务辐射范畴,探索‘虚拟养老院’为老服务模式。自2018年11月28日中心运营以来,目前登记老人数240余人,开展助餐服务、健康数据监测服务、红外线足疗、泡脚修脚等服务达4000余人次。”

“让老人舒心、放心、安心,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阜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春表示,阜阳市将会把关爱老人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推进阜阳养老工作及日间照料服务政策落地开花。(本报记者 苏天真 通讯员 阮梦勤)

微信